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是一个随着党的事业而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适应时代要求而不断改进的过程。我们党在将近90年的历程中,不断对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面临着很多难题。要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就一定要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研究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教育的水平。

  一、站在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把我们党做了一个拟人化的比较,说“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走过28年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

  现在,又过去了60年,新中国已经60岁,我们党也已经88岁。这就自然提出了一个进入什么年代的问题。按自然人的年龄来说,60岁、80岁,都已经算是老年,甚至是耄耋之年了。但是,民族、政党、国家、人民等等,都属于历史性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它们的生命周期,要比一个自然人长得多。与漫长的历史进程相比,与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相比,我们党、我们的新中国,还年轻得很。只能算是青年,顶多是壮年。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已经豪迈地展示和庆祝了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样的成就,全国人民无比自豪,世界也为之瞩目。但作为一个清醒的政党、清醒的政治家、清醒的领导干部,在庆典之后,更多地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挑战,认真思考面向未来还应该解决点什么问题,采取点什么战略举措,决不能在现有的成绩面前飘飘然起来。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任何朝代、任何政治势力,包括任何现代政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都有一个如何防止衰老、防止生命力衰退的问题。苏联共产党,成立93年,执政74年,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最终却失败了。柬埔寨共产党,虽曾掌握了政权,但由于推行极左政策,结果昙花一现,1979年失去政权,1981年亡党,1998年彻底失败。这类教训,历历在目。

  所以,党中央一再要求我们牢固地树立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样的警钟振聋发聩,需要我们时刻铭记在心。

  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党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国家和社会所起的整合、凝聚、引导作用上,表现在党所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上,表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执政能力上;但同时,也表现在每一个个体即党员的素质和先锋模范作用上。党员中的领导干部,是党的组织的骨干成员,是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能不能保持先进性、发挥先进作用并具有比较高的执政能力,对于全党能不能有效地保持先进性、有效地治理国家、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作为治国理政中坚力量的领导干部,生命力首先衰退,甚至内里开始僵化和腐朽起来,其危险是极大的。所以,越是天下太平的时候,越是成就辉煌的时候,越是权力很大的时候,越是生活安逸的时候。越是要多敲敲警钟,越是要保持干部队伍的健康和活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陆续进行着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7593.1万名,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达到1785.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5%,36岁至45岁的党员达到1719.0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6%。与此相对照的是,建国前入党的党员只剩下73.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建国后至“文革”前入党的党员为799.6万名,只占党员总数的10.5%。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相当多的地厅级干部已经是70后的一代。这种结构变化给党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将肩负未来二三十年发展重任的新一代骨干力量来说,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更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建党和执政以来,我们党一直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重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1941年,中央政治局曾通过《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将“增强党性”写入了党章。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着重强调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问题,强调“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随后,习近平同志讲话提出,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为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采取了很多重要举措,包括整党、整风、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等。经过不断努力,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领导干部在党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一定要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国际国内的大局中,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把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适应时代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方面的突出问题

  党性修养和教育能不能收到实际成效,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实行综合治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和党的任务的变化,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地有所变化。当前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我认为应该突出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理想信念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问题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当前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无论从时代要求还是干部实际来说,都应该比较突出地集中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对这个最重大的政治结论,绝大多数干部都是认同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抱着过去书本上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或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仍然不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示怀疑,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出批评,不能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有关方针政策。因此,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培训,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问题。有关方面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够比较深刻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对社会上和干部思想中的一些疑惑问题要能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要使广大干部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懂真信真干真用。还要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在事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的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楚,信念坚定,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二是政治品质问题。领导干部在不同岗位和层次上参与治国理政,其政治操守和品质应该符合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要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政治品质都是好的,不仅为党和国家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但也不能不看到,某些干部的政治品质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胡锦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批评的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独断专行、利欲熏心、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现象,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政治品质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旧社会庸俗腐朽的官场哲学越来越感兴趣,并付诸实践。有的搞封建的帮派关系,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对属于自己的哥们封官许愿,提拔安排,对不属于自己的人党同伐异,排挤打击;有的搞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千方百计找所谓“靠山”,投领导所好,看领导脸色,什么都拣领导爱听的话说,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颐指气使,只唯上,不唯实;有的搞庸俗的关系学,挖空心思通过接待领导、请客吃饭、上门拜见、送礼送钱等方式,拉关系,找门子,通过各种关系的运作,达到升迁重用的目的。这类现象,有的属于政治品质上的问题,有的属于政治风气上的问题。风气带坏品质,品质影响风气。它们恶性循环,共同构成一种危险的政治生态,严重腐蚀着党的机体。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品质的修养和政治风气的净化问题,努力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要深入开展从政道德的教育,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引导干部正确认识中国的政治传统和政治哲学,不能把执政的舞台当成封建的官场,不能让腐朽庸俗的官场学、厚黑学在人民的政坛上大行其道。立身处世,以守正为上。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上,坚持走正道、修正果,做正派人、干正派事。在机制上要更好地发挥用人的导向作用,把政治品质作为对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防止那些投机钻营的小人之辈得到提拔重用。

  三是道德人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看待和评价一个人,最常用、最基本的标准,莫过于“人品”两个字了。如果能被老百姓称为“好人”,往往意味着对一个人人品的高度赞扬。人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和一贯的品行、品德和品质,是一个人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各种思想观念的集中反映。它非常具体和直接地体现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工作态度和社会活动中。人品,本来主要是个人的品德问题,但作为领导干部,由于掌握了权力,其品行如何,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他行使权力的偏向和爱好,从而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意识不健康,生活情趣很庸俗,甚至包二奶,养情妇。我们从很多腐败案件中,都可以发现道德人品问题。而且追根溯源,好多腐败问题往往是从道德品行上开始的。所以,领导干部要当好官,首先要做好人。把人做好,官才能真正当好。要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既要讲政治上的人品、道德,也要讲生活中的人品、道德,既要注意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也要注意他们在生活上的作风和情趣。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人品建设,进行道德品行的教育和修养,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四是法治观念问题。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严格和带头守法。守法与党性本来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守法,这是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党性,这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从逻辑上来说,党性的标准比守法的要求更高。但是,能不能守法、依法,却关系到党的依法治国的方略能否真正落实、党能否真正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守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与党性问题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发生腐败问题,所违背和触犯的,并不仅仅是党性原则、党的先进性这样的高标准,而是每一个公民都不能触犯的法律底线,实际上是一个最低标准。连最低的守法标准都不能坚持,还谈得上什么坚持党性原则和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样的最高标准?很多腐败案件都反映出,现在仍有少数干部对法律知识不甚了了。但更多的,则是以为权力大于法律、人情大于法律、关系大于法律,遇到什么事情,可以用权力、人情、关系摆平,从而逃脱法律的制裁。所以,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仍然是一个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法治观念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纳入党性修养和教育的范围。特别是要加强法制权威性和统一性的教育、正确处理权与法关系的教育、领导干部不能触犯的法律底线的教育,使领导干部们真正畏惧法律、严守法律,不要把法律当儿戏对待。要当一个好干部,首先要当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三、提高科学化水平,增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教育的效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党的建设要提高科学化水平,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也要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使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更加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干部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要在解决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上下功夫。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著作,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应该说,多数领导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是了解的,有的是熟悉的。根本的问题,在于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有疑惑。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理论和实践本身还不成熟和完善,这不是单纯学习所能解决的,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理论的发展而逐步解决。但也有一些问题,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这就要通过深化学习加以解决。因此,学习理论,要更加注意在解决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注意通过理论创新,对这些深层次问题找出合乎逻辑的答案;通过讲解阐述,对这些深层次问题作出科学清晰的说明;通过沟通交流,尽力消除某些误解和困惑。通过对这些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和学习,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

  二是要在尊重发挥领导干部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领导干部是党性修养和教育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各种人们的主体意识都大大增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不是那种你灌输、他接受的关系。所以,在组织党性修养和教育中,必须尊重领导干部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他们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坚持以自学为主,实行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挥研究专长,搜集、整理和提供问题背景、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但不能代替领导干部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学习方式可以较多地采取研究式、讨论式、交流式、论辩式、模拟式、体验式、考察式。提倡领导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相互交流从政经验、领导经验和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经验。健全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特别是加强上级与下级的谈心谈话。鼓励领导干部讲真话、讲心里话,让领导干部有表达和倾诉内心烦恼和痛苦的机会。上级领导要关心、爱护下级干部,帮助下级干部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或有关困难。及时地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与人为善地提醒他们需要注意的问题。领导干部自身更要把自己当党性修养的主体,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要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敢于剖析和反省自己,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三是要在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式上下功夫。长期以来,党的干部管理部门和教育单位,坚持开展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教育,创造了多种形式,积累了丰富经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已经形成了多种场所、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制度并存的综合性体系。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和行政学院,一直将党性修养和教育寓于理论教学、学员管理、组织生活、社会实践之中,同时开展专门的党性分析。有的党校还创造了其他多种形式,有的甚至组织干部学员到监狱中去,让那些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的人现身说法,对干部学员往往触动很大。在新形势下,既要坚持多年积累成形的一整套教育方式,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和丰富新的教育方式。要将党性修养和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考察、组织生活等各个环节。要努力使各种教育方式更加切合领导干部的实际,更能发挥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作用,更能触及领导干部的内心深处,更能体现对领导干部的人文关怀。对领导干部脱产学习时的党性修养和教育要给予重视,对在岗工作时的党性修养和教育更要重视。有些在岗时的教育方式还特别有效。最近,中央明确要求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的谈心谈话制度,规定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同班子成员谈心每年至少1次,同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每届至少1次,分管领导同所分管部门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每年至少1次。党委组织部门同所联系领导干部谈心谈话每届至少1次。这些规定如能真正做到,对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是很有帮助的。建议以后对这个制度的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此外,我认为,这些规定还应该加上一条: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同志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与分管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因为光与下面的主要负责同志谈话,了解的情况不一定全面,特别是当下面的主要负责人有毛病、或与他人有矛盾时,更难了解到实际情况,甚至可能偏听偏信。只有适当与下面班子的其他成员谈一谈,才能真正了解情况,对班子其他成员也是一种关怀和激励。

  四是要在修养教育的真实有效性上下功夫。无论是原则、要求,还是制度、方式,都要真正管用、真正有效、真正对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有帮助。所以,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一定要在各种制度、活动、方式、工作的真实有效性上下功夫,防止认认真真走形式,实实在在出问题。当前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同样在党内和干部队伍内部有所表现。一些干部,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不一样,嘴上说的与实际做的不一样,领导面前表现的与领导不在表现的不一样。党性修养和教育必须强调知行统一,反对弄虚作假。市场要打假,领导干部也要打假。对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教育的任何举措,都要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我们长期存在的痼疾,这些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凡事过于讲形式,各种形式越来越臻于完美,形式主义也越来越达到极致。比如,开会,不是为了讨论和研究问题,而是为了完成开会的形式;领导讲话,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写作班子起草的稿子,领导照念照背。形式的完美掩盖了内容的空虚。在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中,如果形式主义盛行,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开展党性修养和教育,一定要研究所有的活动和形式能不能真正管用,是不是真正触及到了领导干部的实际问题。而不要为形式而形式,把形式置于内容和效果之上。

  四、坚持统筹联动,改善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教育的机制环境

  领导干部的党性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和条件决定的。要靠教育,但不是光靠教育就能解决问题。教育引导人,制度规范人,法律约束人,利益驱动人,环境改造人,管理监督人。所有这些,都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和理想信念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不能孤军深入、单打独斗,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必须统筹联动,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方式,不断改善引导激励的机制环境,使领导干部的党性素质与社会环境整体向前推进。

  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制度建设,是我们党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以后取得的深刻认识,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领导干部的党性状况与制度体制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制度和体制,能够激励和诱导不同的行为方式。党性修养和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着重在改善制度和体制上下功夫。既要改进和完善干部教育的制度体制、在干部培训进修过程中进行党性修养和教育的制度体制,更要改进和完善干部使用和实际工作中的制度体制,形成在实际工作中激励向上、遏制不良的导向机制。如,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调整资源和利益分配关系,减少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减少权力运行中的漏洞;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任用、提拔、监督的各项制度,防止干部使用中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诸如此类制度体制的完善,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水平。

  二要改善用人机制。党中央多次指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排斥一个正派的人,就会有十个正派的人消失;使用一个不正派的人,就会有一百个不正派的人冒头。这个观点,我去年在中纪委研讨会上讲了后,曾引起纪委干部们的强烈共鸣。事实上,用人就是领导干部党性状况的指挥棒。如果用干部不是看政治、看品德、看才能、看政绩,而是看关系、看后台、看幕后的功夫,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干部风气的蜕化,挫伤很多正派人、能干人的积极性。辛辛苦苦开展党性修养和教育的成果,也就会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说到底,有人跑官,就是因为能够跑成;有人买官,就是因为可以买到;有人拉票,就是因为票比他干的成绩更重要。怎样杜绝跑官卖官拉票这类现象?关键就是要让他们跑不成、买不到、拉不到。所以,我们希望,有关部门一定要更好地掌握用人的标准和导向,特别要注重人品素质,看实际工作干得怎么样,确保选人用人的质量水平。最近中央颁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实行这一考核评价机制,将有助于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好风气。

  三要加强管理监督。一方面,要对领导干部在培训进修期间的党性修养和教育加强监督和管理。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的原则,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对学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组织学员从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实践宗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党性分析。同时,对学员在党性修养、理论学习、遵守纪律、实践锻炼、人际交往和参加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学员党性锻炼情况的考核。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领导干部在岗工作中各方面表现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例如,对于党内说假话问题,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早就要求:“凡是弄虚作假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凡是说假话骗取了荣誉地位的;凡是用说假话来掩饰严重过失或达到其他个人目的的;凡是纵容或诱迫下级说假话的,都必须绳以党纪。”新形势下,这类规定,仍然必须严格执行。经过多年努力,党内外已经有了一整套监督管理的体系和方式。要继续完善,更要严格实行。

  四要营造健康环境。领导干部是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中的。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仅要靠自觉内省,也需要环境熏陶。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对于确保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窝案性的腐败案件透露出,在某些地方,收受钱物几乎成了大家共同的潜规则。谁要不收不拿,就会被看作另类,甚至受到排挤、打击。这种不良风气和环境,会诱使或迫使更多的人走上腐败之路,是非常危险的。人改造环境,环境也会改造人。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不仅要注意领导干部的个体,还要更多地注意风气问题,从整体上营造风正气清的环境。为此,党和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共同努力。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可以营造适当的舆论氛围,及时报道有关工作的进展,宣传介绍有关的典型和经验。理论工作者可以加强对党性修养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总结各地各部门实践中的经验,比较筛选科学管用的教育方式,努力探索党性修养和教育的规律。党委政府各部门都要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共同努力,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