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走进干部“自主选学”课堂

本报记者 刘晓鹏 温素威 董宏君

  【核心提示】

  今年3月底开始,由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开展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5家试点单位的2000多名司局级干部参与。

  最热门的专题班和讲座是经济类与领导科学类,选学人数分别高达1396人、1148人。

           

  从今年3月底开始,对于2000多名司局级干部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了一项新的任务: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自主选学试点。

  “一个国家发展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力的竞争,一个政党执政力的提高离不开干部教育培训水平的提高。”

  对于这些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的干部们来说,“自主选学”的新模式到底带来什么;对于干部培训这项重要工作来说,“自主选学”又改变了什么呢?

  菜单式选择 创新培训流程 激发学习热情

  4月17日周六一大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这堂课不一般。讲者赫赫有名,80岁的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讲起“宏观经济走势与热点分析”来,常有精辟观点引来掌声;听者也不同以往,不是北大的学生,而是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160多名司局级干部,他们似乎回到当年校园里的状态,用心听讲、不停记录。

  “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回升的形势?沿海地区的用工荒背后揭示了什么?”台上厉以宁教授提出的不少问题,课间就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国家工商总局的于法昌是北大的毕业生,此前一直在外出差,为了听这堂课前一天晚上特意赶回。“这种方式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聆听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渠道的观点,提供更宽的视野、更丰富的信息。”

  自主选学,对这些司局级干部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两个字:“选择”。 自主选学名校多、名家多、内容多,方式活、时间活,凸显了“三多两活”的特点。

  课程可选:4学时的讲座有42门,用时3—5天包含40学时左右的专题班有43个,含课程357门,可以自主组合选够学时。学校可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7所院校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时间可选:有工作日有休息日,有半天有全天,全为走读。

  “‘菜单’上好菜太多,时间有限,选择起来得仔细考虑,但这样的培训解渴。”一位干部拿着自主选学手册,风趣地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国经济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低碳经济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建设与社区管理”、“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构建”、“政府管理中的重大法制问题”、“哲学与战略性思维”……课程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党建、文化、历史、法律、科技等诸多学科。

  司法部丁露坦言,翻开自主选学手册,很受震撼: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老化,与岗位要求相比存在差距。同时又很感动:一下子整合了这么多优质教育资源,体现了中央对广大干部成长的关心。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说,这些司局级领导干部多数受过大学教育,但当今这个时代知识折旧的速度很快,要适应工作的需要,还得不断“充电”,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按照干部培训的要求,中组部等确定15家试点单位应参加选学的人数为2039人,可实际参加选学的有2065人。有的干部完成了组织调训任务,但还自愿参加自主选学。

  这次自主选学最热门的专题班和讲座是经济类,选学人数高达1396人。排在第二至第五位的领导科学、文化、哲学、管理类,选报人数分别为1148人、838人、756人、515人。

  “参加自主选学培训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投入其中,大家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没想到培训中有这么多针对现实问题的内容,一些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可以从中尝试找到思路和办法。”一位干部如是说。

  高校教授课后与学员交流时谈道,“干部提出的问题很专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国家在关心什么,干部在关心什么,高校应该研究什么,脑子里更清晰了。”

  据课后进行的测评统计,到目前为止,干部们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均超过了90%。

  需求为导向 服务科学发展 服务干部成长

  “自主选学这个探索,就是要解决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两个问题。”2008年中组部组织的有关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重点是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教什么学什么”到“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其实背后体现的正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转型。自主选学的目标也正是根据中心任务和岗位需要,提升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自主选学试点是新生事物,需要更多探索、更多尝试,如何分步推进、如何设计课程、如何组织实施,前期经历了多个环节。

  2008年,中央组织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干部欢迎的参训方式就是自主选学。近年来,内蒙古、江苏、吉林、四川、湖南、天津等省区市和南京大学等高校陆续开展了干部自主选学试点工作。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自主选学,8000多人报名,比预想的高出10多倍。

  2009年11月,中央组织部开展了专题调研,对15家中央和国家机关的1561名司局级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干部基本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对自主选学的认识和预期、自主选学课程总体需求等进行了分项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达不到培训学时要求的占到了一半。目前单纯依靠组织调训尚无法满足干部学习需求。

  “自主选学并不是自由选学。”据有关负责人透露,此次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自主选学试点中,提供的选学菜单是岗位需要与个人需求的有机结合。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突出现实问题的研究,突出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必需,突出干部成长需求,成为设计自主选学菜单的指针和路线图。

  比如,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后危机时代下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中国宗教发展现状与问题等。讲座中有30%是与提高干部领导艺术,提升个人修养相关的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国学等系列讲座。

  中组部等对七所院校提供的课程目录进行了初筛,形成了56个专题班和174个讲座,印制了手册供干部选学。最终根据选课人数的条件,确定了专题班43个,讲座42个。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评估制度、考勤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档案等环环紧扣。

  “这个菜单种类全,可说是营养丰富的大餐,围绕自己感兴趣、想钻研的专业内容,来选择学习专题、学校甚至自己喜欢的教师,实现了自己多年来想学、想补某一方面理论和知识的愿望。”一位参加培训的干部如是评价。

  “强调对方提案更适合其他场合,而不要简单否定。”这是4月1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沟通与说服的艺术”讲座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日昌提出的一条沟通原则。对于担任司局级领导的干部们来说,很有启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谢运玉就选择了这门讲座,他说历史、文学、心理学等这些内容,对在专业部门工作的干部开拓思路、提高素养很有帮助。

  此前进行的调研显示,具有理工类学科背景的干部约占30%,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学科背景的干部占到56%,而文学、哲学、历史学学科背景的相对较少,因此人文、传统文化类的课程很受欢迎。

  培训新探索 拓展学习渠道 启迪思想方法

  自主选学试点,将探索干部教育培训以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新机制。这次自主选学根据干部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110学时的要求,规定50—70学时是以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为重点内容,通过组织调训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主阵地培训,这是不可替代的。余下的40—60学时可以通过自主选学灵活补充。另外,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也是自主选学培训课程的提供者。

  “自主选学试点的另一个亮点,是将普通高等学校纳入了干部培训的体系。”此次作为培训单位的学校,既包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等承担组织调训任务的学校,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培训基地。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说,干部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运用国民教育体系来培训干部是干部教育的新探索。可以依托各门类学科进行专业化训练,进行思维方式训练,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2009年10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联合出台文件,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确定为首批干部培训基地。承担自主选学培训任务的高校也是从中选择的。

  “普通高校的教学体系是以知为中心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教学体系应以行为中心,在学习和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

  秦绍德说,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有些方面是大学所不能代替的,他们应该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跟一般的国民教育有所区别,除了传授知识外,很重要的在于对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教育、党性教育。

  启动近两月,学与用、知与行的契合路径日渐清晰。

  “厉以宁老师从经济学角度讲到城镇化,可以以此为基础思考城镇化进程对青少年的生活、行为、交流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4月17日,听完厉以宁讲座后,团中央的王路匆匆离开,赶去单位加班。自主选学第一课,对这位从事青少年工作的干部来说,有着直接的收获。

  经由干部培训新模式的帮助,经由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的滋养,对于参加自主选学的干部们来说,“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的路会走得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