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研究型培训的实践与体会

  2005年以来,浙江绍兴市委党校与绍兴市委组织部一起,在各类专题研修班中开展研究型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做法和初步的认识。

  一、开展研究型培训的主要做法

  1、协助选择研修主题。选好研修专题,是研究型培训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参与研修主题调研。每年初,我们都会由校领导带队,协助组织部门,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精神,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学员座谈会、专题研讨会、问卷调查等途径,广泛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的意见,提出研修的初步意向专题。二是参与研修主题论证。参与由组织部门牵头、有关综合部门和高校院所的相关专家参加的研究主题论证会,梳理一批绍兴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型培训的主题,报市委领导同意后确定。2005年以来,我们先后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金融危机应对与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政府项目运作、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等30多个重大问题作为研究培训主题。

  2、精心设计研修环节。在每一个研修班开班前,我们都会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项目组,与研修专题相关的市级职能部门领导反复磋商,精心设计培训研究课程和环节。我们采取的是“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专题调研、研讨答辩”四合一的研究培训模式。其中,集中授课注重精选师资。我们邀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和与研修专题相关的领导为学员集中授课,重点是解决系统学习理论体系问题,为深入研讨打下基础。现场教学注重互动研讨。在现场教学中,要求学员带着问题去,带着收获回,在教学现场与教学基地的领导和主持现场教学的教师开展互动研讨,拓宽学员视野,增强学员感性认识。专题调研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培训前,学员根据研修主题事先收集资料;集中学习期间,每个学员结合工作实际自主选择课题;调研过程中,配备骨干教师对学员调研全程指导;调研结束后,学员高质量完成专题调研报告。对于调研成果,我们开展了答辩报告会,邀请相关市领导担任答辩的评委。每位学员围绕论文的核心观点,利用8―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答辩,评委现场点评、打分。答辩调动了学员学习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了调研质量。

  3、努力整合教学资源。一是统筹市外培训资源。我们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借助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的师资优势,逐步构建适合绍兴党校研究型培训需求的师资库。2008年,我校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地方)研究中心,专门就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党的执政安全问题开展教研合作。统筹利用深圳、大连、苏州等地改革开放的实践资源建立异地现场教学基地。二是统筹县(市)党校资源。我们与县(市)党校共建“三库一地”,在现场教学、合作办班、师资共享、课题研究等方面发挥县(市)党校教师熟悉地方情况的优势,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和资源配备的最大化、最优化。三是统筹市内实践资源。近年来,我们突破传统的培训资源要素的束缚,积极地把干部群众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丰富而生动的实践资源转化为研究型培训的教学资源,依照“灌输变互动、素材变教材、现场变课堂、实践者变教师”的思路,不断深化现场教学,在全市范围内开发出“产业集群”、“城乡协调发展”、“转型升级”、“公共治理”等四大类、近30个现场教学基地,并建立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极大地丰富了培训资源。

  4、积极促使成果转化。成果的转化是研究型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研究型培训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此,我们作了一些探索。一是制定行动计划。在开展研究型培训的专题研修班中,每位学员在结业前都要按照“行动学习法”的要求制定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行动计划,用于指导实际工作。我们定期上门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反馈。二是编写对策建议,发挥咨政功能。我们通过编写《领导决策参阅》、《研修班成果汇编》、每年一本的《绍兴蓝皮书》和出版《绍兴研究》(校刊)等多种形式将研究成果及时递交党委政府,供决策参考。2005年以来,我校的一批研究培训成果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和批示,有的直接转化为相关政策和文件,咨政功能得到初步发挥。

  二、深化研究型培训的几点体会

  研究型培训是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一种新模式,它的有效深化需要培训系统的各个要素作相应的整合与提升。经过近5年的探索,我们认为:进一步搞好研究型培训至少要做到四个“进一步”。

  1、进一步深化对研究型培训的认识。研究型培训模式运用“行动学习”理念,从“为学习而学习、为培训而培训”转变为“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学员选调从分层选调转变为分类选调;内容设计从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转变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设置研究专题;师资配备从以党校教师为主转变为师资社会化;培训方式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案例分析、课题调研、问题会诊、互动研讨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它对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形成干部良好学风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一要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研究型培训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开展的,其培训主题、课程设置、研讨环节、政策依据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仅仅依靠党校教师来全程实施培训流程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与研究培训主题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请他们参与课程设计、师资聘请、政策讲解、互动研讨、论文答辩、成果转化等各个培训环节。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职能部门参与越广泛、越深入的培训班次,研究培训效果就越明显。二要充分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学员是研究型培训的主体,是培训系统中最关键的要素。研究型培训,其实质是学员在教师催化作用下开展研究、寻求解决现实问题对策的培训,必须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除了研究选题、课程设置、研讨环节等方面要紧密围绕学员的实际工作外,在学员管理方面也要创新办法。我们近些年实行的“双百分考核”、“双班主任管理”(即每个班配备行政班主任和教研班主任)、“班级民主管理”(凡学员论坛、班组交流、同伴教育等活动均由学员自己组织,教师只充当“观察员”或“指导员”)等学员管理制度对于充分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深化研究型培训中必须继承和创新。同时,应该将学员在研究型培训中的表现和提拔任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三要充分提升教师的“催化师”素质。按照“行动学习”理论,教师在研究型培训中主要是发挥“催化”的作用,即通过理论的讲解、组织学员研讨、激发学员观点、提炼学员成果等手段,让学员的观点得以碰撞、智慧得以迸发,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升“催化师”素质,不仅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更关键的是要具备组织、激发、提炼、催化的素质。要从教师转型为“培训师”、“催化师”。

  3、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管理。研究型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在探索初期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精细化程度,是保证研究型培训实效的重要手段。要从研修专题选择、课程设置、师资聘请、研讨环节设计、现场教学基地确定、行动方案拟制、成果提炼转化等各个环节作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目的是通过精细化的过程管理来规范教学行为,确保培训效果。

  4、进一步健全教学评估体系。研究型培训模式与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相比,在培训内容、对象、场地、方式、绩效评估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有相应的教学评估体系与之相配套。因此,要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有用性、教学资料的质量及相关性、现场教学基地的典型性、与工作的相关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临场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考核评估,以新的教学评估体系来确保研究型培训质量的提高。 (作者:中共绍兴市委党校 孙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