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案例教学在干部教育中的作用

文茂伟

  关于干部教育,李源潮同志在今年暑期强调要加强四方面的制度建设:第一,自主选学制。要让干部们能够自主选学。第二,案例教学制。要实行案例教学,不能光讲理论,要能把案例讲清楚。第三,社会师资制。要建立全国干部培训师资库。第四,课程更新制。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干部教育内容与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关联教育成效。调查显示,近年来自受训干部的改善教学呼声较高。其中,“在培训中掌握一些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特别是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方面的一些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加案例教学和案例讨论……”是大家比较一致的希望。这样的反馈既希望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又希望改进教学方法。李源潮同志提出的四方面制度建设要求概括与涵盖了来自受训干部的意见、建议。

  要把上述四方面制度建设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围绕案例教学这一涉及教育内容(案例开发及更新)、教育方法(案例讨论并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师资力量的着力点展开工作,有望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

  案例教学有助领导干部增强“六项本领”

  当前,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哪些核心能力呢?2005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角度,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学习时报》2005年9月26日第一版)笔者认为,总书记提出的这“六项本领”是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核心能力的系统阐述。

  领导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具体体现为“六项本领”是否增强。“六项本领”无一不涉及复杂事物,增强它们需要知识学习,更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帮助领导干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素养上,案例教学有助受训干部增强“六项本领”。

  理论上,有效的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一、让受训干部亲历模拟实践情境。

  培养能力、形成思维方式,最直接的途径是实践锻炼。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使受训干部在课堂上通过积极参与研究案例——模拟实践情境,达到类似于实践锻炼的效果。有效的案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受训干部体验各种案例中的实际情境,去思考、分析、界定疑难情境中的问题,进而确定解决方案及实施步骤。

  二、案例的记叙性、非结构性、综合性决定受训干部学习、研究案例的过程是形成开放式系统思维的过程。

  领导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横向上,它可能跨越政治、文化、行政、经济、社会、心理、伦理、生态等多个领域,纵向则往往涉及价值判断、定向决策、引导实施、激励群众等环节。心理学研究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领导者养成“直升机视野”。所谓“直升机视野”是一种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能力。见“树木”的能力指分析、理解和管理单体复杂性的能力。见“森林”的能力指概念化能力,即在整体上理解与管理相关事物复杂性的能力。

  真实性是案例选材的基本标准。它保证了案例所呈现领导困境的现实针对性。案例的核心要素——疑难情境准确反映了现实领导活动的常态。案例编制者写作时所采用的记叙手法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实领导情境中细节的整体性和具体性。案例内容组织的非结构性有助于实现对现实领导情境的逼真模拟。

  处理复杂事物需要开放式系统思维。受训干部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就是训练自己开放式系统思维的过程。受训干部研究案例的任务是找到领导困境的症结所在,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案例呈现的领导疑难情境相关或不相关细节是受训干部分析的对象、决策的信息来源。在对这些细节进行鉴别的基础上,才可能找到领导困境中隐含的问题。分析具体细节意味着对整体的分解:找出具体细节蕴含的来自领导系统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不同环节的信息,并确认信息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受训干部对信息解码和重组的过程就是运用系统思维的过程。问题确认之后制定应对解决方案、预测实施效果时,同样需要处理领导系统中多个变量,关注它们的相互作用及整个系统发展趋势。

  三、互动讨论有利于受训干部开放式系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深化与完善。

  受训领导干部可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乃至不同层级领导岗位,每个人背景和经历不同。对于同一个案例,他们往往突出不同的问题。即使发现的问题相似,也有可能提出不同的分析方式和解决方案。围绕案例进行讨论无疑会引起观点碰撞,刺激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出现。学习案例在准备阶段是个体的学习,而到小组讨论及课堂讨论阶段则扩展为群体的学习。通过这种群体学习和相互激发,一方面受训领导干部能在反思其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路径时,发现思维方式的不足与局限,从而逐步完善多维度、多层面、关注整体、互动与发展的系统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将认识到界定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有可能在更高层次上相互关联,形成有机整体。这样训练出来的系统思维将是开放的,是不断拓展和深化的。

  突破案例教学制度建设的两个制约因素

  围绕课堂构建要素可以看到,当前进行案例教学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案例与师资短缺,迫切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一、多渠道开发合格案例教材。

  国内运用案例教学的商学院起步时采用引进案例,以后一些商学院建立案例编写部门,积极开发本土案例。工商管理决策情境或有相似之处,但我国领导决策面临的疑难情景与外国有显著差异,这就决定了我国干部教育的案例教材很大比例必须自行开发。笔者认为,国内编写干部教育案例教材同样需要采用记叙手法,描述蕴含疑难情境的具体细节,而不能囿于经验介绍、抽象总结的写作视角与方式。

  在此建议干部教育领导部门加大案例开发力度,或直接主持开发或设立课题研究项目招标开发案例教材。2006年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已经提出“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概念,鼓励各类教育机构“竞争有序”。顺应干部教育需求增长,近年国内一些大学建立起“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这类机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的竞争应该包含案例开发竞争。干部教育领导部门招标开发案例教材,调动社会智识资源积极参与,有望较快缓解合格案例短缺局面。

  二、聚集一批合格案例教学教师。

  李源潮同志要求加强社会师资制制度建设,这对案例教学有特殊的意义。观察干部教育现状,要在干部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面临的教师瓶颈更甚于教材瓶颈。合格的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具备实务工作经验,是一个领域的资深人士。严格地说,培养合格的案例教学教师难度大、见效慢。譬如,讨论一个地级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案例,教师没有相关实践经历就很难胜任。

  突破干部教育案例教学师资瓶颈,应以“聚集”社会资源、建立案例教学师资库为主,在“聚集”基础上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聚集”指教育培训机构聘任熟悉领导疑难情境的相关人士担任教师,“培训”则是对他们进行从教学技能技巧形成到思维模式转变的全面训练。应该说,就合格案例教师而言,国内可“聚集”人才资源较为丰富,不过,需要完成对他们的“培训”,才能真正实现“聚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