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论井冈山精神中的和谐理念

 张 颢
(井冈山学院 井冈山精神研究所,江西 吉安 343009)

  摘要:井冈山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先进的价值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这种价值体系中蕴涵着许多宝贵的思想滋养, 和谐理念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政理念、民主平等的和谐干群关系、诚信互助的和谐军民关系、不和谐因素的有效化解等。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 和谐理念; 和谐价值
  

  井冈山精神是在烽火和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先进价值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它摒弃了一切落后的思想观念,代之以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体系中蕴涵着许多宝贵的思想滋养,和谐理念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观,本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是群众路线思想。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坚定地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群众全力支援革命战争,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首先,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问题。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然而,农民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土地问题,因为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系。只有首先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边界各县进行了多次打土豪分浮财的游击暴动;3月,工农革命军在酃县水口、桂东沙田、宁冈大陇等地进行了分田尝试;5月,边界党组织的“一大”提出“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方针,掀起了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高潮。1928年5月上旬、5月底和6月下旬,毛泽东曾三到永新夏幽塘边村,前后呆了40余天,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领导当地的分田斗争,并亲自制定了《分田纲领十七条》。经过从1928年4月至7月三个月的群众土地斗争,湘赣边界各县的土地分配基本完成。1928年12月,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一年来土地革命的经验,亲自起草和主持制定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因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支援了革命战争。

  其次,体察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党和红军要为广大群众谋利益,除了要从根本利益上解决土地问题外,还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体察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在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毛泽东在宁冈茅坪看到仅穿一件单衣的房东谢槐福在家冷得直发抖,便脱下自己刚发的新棉衣给谢槐福披上,自己仍着两件单衣。朱德作为一军之长,尽管军务繁忙,但他也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疾苦,当他了解到老铁匠丁长根不仅没有穿的和盖的,而且还患有关节炎时,就把军部发给他的一条夹裤托人带给了老铁匠。青黄不接时,陈毅发动全军官兵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和伙食尾子支援当地贫苦缺粮户。1929年5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返回井冈山时向当地群众赠送银元,并帮助群众盖房子,重建家园。

  再次,深入了解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部队每到一地都要求红军战士把这个地方的阶级、经济、群众斗争和生活等情况调查清楚。毛泽东曾身背斗笠、脚穿草鞋,走遍整个罗霄山脉,对“五百里井冈”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军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调查,并在1927年冬和1928年夏,先后在宁冈、永新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下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两篇系统的调查报告。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由湘鄂赣边抵达井冈山后,也很重视调查研究和群众工作,处处注意维护群众的利益,同群众打成一片,所以红五军辗转各地时,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同军队并肩作战,患难与共。

  二、民主平等的和谐干群关系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毛泽东、朱德等的领导下,根据地实行了彻底的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干群之间关系和谐、融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是设立士兵委员会,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官兵关系。1927年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由于前一阶段的行军打仗、长途跋涉、缺医少粮,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情绪。军官打骂士兵的现象时有发生,官兵关系紧张,军纪松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部队来到三湾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第二天便着手进行改编。在这次改编中,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在连、营、团各级设立士兵委员会,废除繁琐礼节,不准打骂士兵,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官兵待遇一样,建立起新型的官兵关系。

  其二是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当年红军连长杨至诚回忆井冈山官兵平等、同甘共苦的情况时说: “我们在井冈山的岁月中,从毛党代表、朱军长起,官兵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每天吃的是南瓜和红米,有时红米都吃不上,只吃到南瓜。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菜钱,有时连油盐都吃不上。由此可以想象,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但是同志们对于井冈山的艰苦斗争是有信心的,我们的心情都是很愉快的。记得在1928年的冬天,我们还是穿着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从军长、党代表起,都是一样苦,因此士兵们没有什么怨言。”[1]红四军军长朱德,当年竟与“伙夫头”一样,衣衫褴褛。1928年冬,红军开展了一场群众性的挑粮上山运动,40多岁的朱军长和战士们一道挑粮上山。战士们见朱军长年纪大,爬山过坳太辛苦,都劝他不要参加了。朱德则坚持要去。战士们见劝说不了,便把他挑粮的扁担藏起来。哪知朱德又要军需处长为他重新做了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脍炙人口的《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官兵平等、同甘共苦精神的时代印证。

  三、诚信互助的和谐军民关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是与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红军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关键在于毛泽东制订了“秋毫无犯”的严明的军队纪律,严格执行了党的群众政策,从而奠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军民之间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

  首先,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毛泽东于1927年10月24日在荆竹山首次提出和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随后,在1928年1月25日,毛泽东在遂川县城的李家坪又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第一,上门板;第二,捆铺草;第三,说话和气;第四,买卖公平;第五,不拉伕,请来伕子要给钱;第六,不打人骂人。1928年4月3日,毛泽东针对部队在桂东沙田等地侵犯群众利益的具体情况,在此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颁布实施,为井冈山根据地军民之间建立一种诚信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牢靠的基础。

  其次,红军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军民互信互爱。1928年9月,红四军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攻占遂川城后,遂川下庄的乡亲们在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李耀唐组织下,弄来很多茶水、点心,招待路过的红军。部队离开时,因缺少现金,军长朱德叫副官在每只茶桶上缠一丈白布,折价代付现金,群众称赞不已。红五军在撤离井冈山后,有一天在安福县境内浮山村宿营,因部队一时买不到菜,军部警卫班小廖就在张年开家的菜园里抱来两个大南瓜。彭德怀军长发现后,即叫人在南瓜藤上吊上一个红袋子,里面装有几个银毫子。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也大力支援红军和根据地建设,帮助红军克服困难。

  再次,军民团结互助,共同御敌。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黄洋界保卫战。1928年8月中旬,毛泽东亲率红31团三营赴湘南迎还红军大队,留该团一营守卫井冈山。下旬,湘赣两省敌军乘我红军大队远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通电合谋,调兵遣将,欲进占井冈山。8月26日,敌人出动7个多团的兵力分进合击,他们企图占领茅坪后再侵占大小五井。在这危急关头,留守井冈山的红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和一营营长陈毅安立即部署迎战工作,号召井冈山全体军民,不分男女老幼一齐行动起来,“誓死坚守井冈山,与大小五井共存亡”。他们在大陇、茅坪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崎岖小路上,筑起了五道防线。8月底,我守山军民凭借着黄洋界天险和这五道防线顽强地阻击着敌人。最后,留守井冈山的红军指战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下,一连打退了敌人的五次进攻,取得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四、不和谐因素的有效化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也经历过许多波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但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这些不和谐因素都得到有效化解,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其一是坚决铲除腐化堕落和叛变投敌的行为。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了茶陵县城,成立了县人民委员会,但这个新的政权机构却一切按旧政府的形式办事,照样是升堂审案,收税完粮,衙门还是原来的衙门。团长陈浩等人则贪图享乐、吃包餐,丢下土豪不打,专找商会派军饷,也不开展群众工作、做御敌的准备,一派大功告成的景象。一营党代表宛希先见状急忙给毛泽东写信告知这些情况。毛泽东立即指示,撤消县人委,成立了由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和士兵代表组成的县工农兵政府。正当工农革命军在茶陵开展群众工作的时候,12月下旬,湘敌吴尚第8军“进剿”井冈山根据地,进攻茶陵城。工农革命军与敌人激战后,因敌众我寡,主动撤出茶陵城,向井冈山转移。但团长陈浩、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等人企图将队伍拉到湘南去,投靠国民党13军军长方鼎英。当部队行军至茶陵湖口时,被从井冈山赶来的毛泽东追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当晚毛泽东在湖口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揭露了陈浩一伙的叛变阴谋。第二天部队返回宁冈,前委在砻市召开大会,根据陈浩等四人腐化堕落的事实和叛变投敌的罪行,当场宣判处决了陈浩、徐庶、韩昌剑、黄子吉四人,打响了反腐败的第一枪。

  其二是通过“洗党”,纯洁党组织,保持党的先进性。1928年5月以后,在党组织的“大发展时期”中,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造成党组织的严重不纯。白色恐怖一到,投机分子纷纷反水,带领反动派捉拿同志,白区党的组织大半塌台。为此,毛泽东和边界特委决定:“九月以后,厉行洗党”,以此“消灭机会主义分子,洗刷不斗争的腐化分子,只有如此,才能集中革命先进分子的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壁垒森严,步伐整齐地成为强健的斗争组织,只有如此,才能增强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2]。“九月洗党”总的来看是健康的,成绩也是显著的。通过“洗党”,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不失为我党历史上一次成功的卓有成效的整党运动。


  参考文献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87-188.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274.

  作者简介:张颢(1970-),男,安徽濉溪人,井冈山学院井冈山精神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