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价值及当代展现

罗学渭 张梅龙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9)

  摘要: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早期形成与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上,而且还体现在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价值的时代精神的形成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价值;历史;现实


  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井冈山精神,是指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过程中所培育出来的带有原创意义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与理论品格。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其核心得到延续与拓展,其价值得到升华与光大。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鲁讯先生曾经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多了就成了路。”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与价值追求。但是,尚处幼年时期的党力量毕竟还非常弱小,而当时的中国又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未得到充分发展,如果我们党想要尽快实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所规定的奋斗目标,那么仅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绝对不能办到的,为此,我们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系一切可以联系的群众,这其中,农民阶级因其阶级属性就成了无产阶级联合的首选对象。等到巩固的工农联盟建立起来后,我们党就有力量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而奋斗。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党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秋收起义前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有力地说明道路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井冈山军民不仅创造了井冈山道路,而且还培育了井冈山精神。在井冈山精神的三大内涵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指的是我们党要有一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既近期革命目标和远期革命目标而艰苦奋斗的执着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指的是我们党在确定自己的近期革命目标和远期革命目标时应立足本国国情,在选择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途径、道路时也要立足本国国情,在借鉴他国革命经验时同样应该立足本国国情;“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指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度里进行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主义的革命,必须依靠和借助群众力量,通过群众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直至胜利。这其中,前者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后者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动力;居中者则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手段与实现途径,实际上也就解决了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路的问题。

  在井冈山精神的三大内涵中,“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光有革命的理想,而没有革命的群众,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既有革命的理想,又有革命的群众,那么,中国革命就能成功吗?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一点,“八七”会议前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假使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只知道一味地执行中央的既定方针、政策和秋收起义的预定军事计划与会攻目标,而不知道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军事部署,把起义部队带上井冈山,进而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那么,此后中国革命的进程与结局将会怎样,这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中国人都能够想象得出来的事。土地革命及其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井冈山道路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并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在井冈山精神的三大内涵中,“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二、井冈山精神核心价值的历史展现

  井冈山军民培育和创造出来的井冈山精神之所以能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全国人民的大力弘扬,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完全吻合。

  就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过程看,它与毛泽东思想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相伴而生的。就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历史价值看,它主要体现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的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革命结局上。

  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改选产生了党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就此会议内容与精神看,应该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随后的革命过程中,我们党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犯了一个对“苏俄模式”照抄照搬的错误。这种错误正如马克思对某些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者所批评的那样:“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既然各国国情条件不一样,那么,各国共产党对本国革命的方式和革命的道路选择也可以不一样。

  近代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度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不同于西方和苏俄的复杂问题。大革命后期和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曾试图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模式,在城市组织工人武装起义和革命暴动,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以期实现一省或数省的革命胜利,但是,就其结果看,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苏俄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确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中国共产党只有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靠自己的独创去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秋收起义失败后,担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顶住了很大的政治压力与思想干扰,排除了重重阻挠,毅然决然地把秋收起义军的余部带上井冈山,从而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在此过程中,对于党内仍然普遍存在的“左”的教条主义思想以及由此对革命带来的严重危害,毛泽东深有感触地讲到:“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正是基于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问题的独特的认识与理解,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先进的共产党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创造了许多与中国国情与特点相结合的新东西。这些新东西概括地讲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与革命实践,具体地说就是永新“三湾改编”和“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实践;人民军队建设思想、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对敌斗争的军事实践;土地革命的思想、政策及其实践;根据地建设思想与建设实践;农村环境下的党的建设思想与建党实践;等等。这些新东西经过中国革命实践检验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与精髓相符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与时俱进相一致的。沿着这条井冈山道路一步一步地坚定走下去,中国革命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井冈山精神核心价值的当代回归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她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内容与精髓的时代精神,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是全党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饮水要思源,刨根当究底,那么,时代精神的源与根究竟在哪里?对此,我们不妨从时代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系说起。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新时期64字的创业精神和“98抗洪精神”等一道,时代精神也是一种革命精神。这是因为,第一,革命与改革的目的是一致的。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她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为了打碎一个旧世界以建立一个新世界,就是为了让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能够在新的体制和新的社会制度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而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是一次新的革命。这诚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把改革当作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第二,革命与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变迁所起到的作用是同等的。如果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那么,我国社会就不可能成功实现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如果我国不进行改革与开放,那么,我国的现实社会生产力也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一个举世称羡的发展水平与发达程度,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与整体竞争力也不可能达到现在这样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既然时代精神属于中国革命精神的范畴,而井冈山精神又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自然而然,井冈山精神也是时代精神的源头。

  在以井冈山精神为源头的中国一切革命精神之中,井冈山精神与时代精神具有许多共同点,它们形似而神归,贯穿着同一样的主题与灵魂。

  首先,就井冈山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形成背景看,它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井冈山精神形成时,中国革命处于低谷,为了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中国共产党必须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一个重新选择;时代精神形成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几近走到崩溃的边缘,我们党必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一个深刻反思。

  其次,就井冈山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初期党内的主导思想看,它们之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众所周知,井冈山精神形成初期,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左”的教条主义思想;时代精神形成初期,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华国锋提出并倡导的“两个凡是”,实际上这也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极“左”思想。

  第三,就井冈山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形成动因看,它们之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井冈山精神形成时期,正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模式在中国遭遇失败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时期;时代精神形成时期也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遭受挫折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与发展道路进行苦苦探寻的历史时期。在这两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如果中国共产党不知道寻求发展与变化的话,那以后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将没有出路与希望。

  第四,就井冈山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核心看,它们之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毋庸讳言,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与创新”。不管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还是“改革与创新”,它们都是为了求新、求变、求生存与求发展,都是为了实现我们党在不同的革命与建设阶段所规划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而奋斗。

  正是因为井冈山精神和时代精神有着上述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所以,在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井冈山精神的历史缩影;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以,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才能够得到一个历史再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3.

  [2]邓小平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3]刘景泉,等著.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孚威.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罗学渭(1950-),男,江西泰和人,教授,井冈山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