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论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李波

   〔摘 要〕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实践的有益尝试,总结它的成功经验,对于新时期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这些历史经验主要包括:把干部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是干部教育的重要方法;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系统的干部教育制度;加强学习是干部教育的重要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是干部教育的基本原则;重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整风是干部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历史经验

    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实践的有益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我党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干部教育理论。研究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总结它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大意义。 

    一、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丰富实践 

    全面抗战开始后,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转变,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普遍地提高他们的马列主义水平,使之成为能够担当革命重任的人才,显得十分必要。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干部教育的初创阶段:长征结束后,党中央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创建了陕甘宁边区,揭开了干部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为更好地满足抗战的需要,边区确立了“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大后方,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中,为有计划地建立干部学校培养新型干部提供了客观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的学校类型比较齐全,既有专门培养高级军事干部的学校,也有实施国防教育培养地方抗战干部的学校,还有专门培养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学校,以及综合性的干部大学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共中央党校、延安大学等是这个时期创建的干部教育学校的代表。《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学校的决定》的公布,为延安各个干部学校提出了比较明确而具体的培养目标。为加强干部教育的组织领导,陕甘宁边区成立了教育厅,分区和县设置了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边区干部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在专门学校教育的同时,在职干部教育也有很大发展。此间,中央先后颁布了《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关于提高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质量的决定》等文件,对全党干部的学习教育做了规划部署和原则规定。在学习活动中,各单位均制订具体教育计划,召开动员大会,健全学习制度,加强答疑辅导,开展检查和总结。由于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重视与推动,边区在职干部教育迅速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运动。

    2.干部教育的提高阶段: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根据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精神,党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这两个决定不仅指出了以往延安干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延安干部学校的整风运动是延安整风运动一部分,各级干部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中,他们联系本校、本班、本人的实际,学习文件,领会精神,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进行分析检查,从而分清楚了真假马克思主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在此基础上各校制定出了本校的改革措施,并立即付诸实施。与此同时,党中央也对边区直属的干部学校进行了整顿和调整,从实际出发合并了一些学校,使边区的干部学校设置和教育制度更加符合抗战需要与边区实际。在职干部教育方面则根据党中央决定要求,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学习和政治、业务学习。干部们也更加注意国内与边区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更加注重学与用的一致。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随根据地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没有统一学制也没有固定课程,有时甚至没有固定场所,总是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教育,但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度体系。在延安的很多干部学校都是在苏区干部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形成了一个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干部教育体系。

    3.干部教育的发展阶段:党的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给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进一步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提出了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会议之后,边区各干部学校掀起了学习七大文件的热潮。党的七大结束后,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各地党、政、军负责同志,纷纷结业返回前方,指导斗争和生产。战争时期的干部教育是在战争背景下进行的,其发展进程同战争的发展进程基本一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需要大批的经过教育培训的各种类型干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陕甘宁边区抽调了大批干部奔赴各抗日根据地,参加战略反攻。在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之后,各干部学校学员有的转战陕北,有的奔赴其它解放区,参加土改运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民解放军开始局部反攻后,延安干部学校面临的中心任务是迎接大西北和全国解放,加紧培训干部。延安大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洛川创办了分校,大量吸收国统区和新解放区知识青年进行短期培养教育。

    二、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干部培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1.把干部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P526),这是毛泽东对干部在党的事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陕甘宁边区始终把干部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明确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把干部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在抗战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创建了适应战争发展特点的战时教育机制。边区政府把干部教育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此项事业。中央倡导和党内主要干部亲临各校主持教务、授课,保证了中央关于干部教育的方针、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资金条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地创建各类学校和组织短训班,加强干部的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经常参加干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做报告、演讲,并对学员的生活情况给予关心。陈云和洛甫领导的学习小组是当时干部学习的模范代表。实践证明,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良好局面,不是靠一纸文件、空泛号召形成的,而是靠中央和边区的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形成的。

    2.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干部。始终自觉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扎实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在此期间,党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而且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成熟,并且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边区干部教育不仅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而且还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主要的内容在课堂上加以系统讲授。教员和学员都在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文章和报告,他的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成为这一时期干部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材料。而此前轰轰烈烈进行的延安整风运动,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使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它贯穿于整个干部教育活动的始终,是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方法。讲政治是党的优势和优良传统。党始终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精神教育党员,以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来保证政治路线的实现和政治任务的完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党的各级干部必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醒的头脑,政治教育此时显得尤为必要。陕甘宁边区各干部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心环节,并逐渐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以全面提高干部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强化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以教育和改造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针,强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帮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改造主观世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对过火的思想斗争和简单的处置。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的这种教育方式,解决党内思想矛盾,收到了实效。

     4.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对干部加强党性教育,成为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重大任务之一。毛泽东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为干部的党性教育规定了比较具体的内容。为了使我党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胜利地完成中国革命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中央发布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紧密结合了当时党员干部思想状况,要求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针对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党性倾向的一些具体表现,陕甘宁边区在干部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增强党性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在整风运动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始终重视对干部进行革命道德教育,使广大干部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这种教育有力地纠正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不良倾向,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无产阶级的党性,从而对于战胜当时所面临的严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建立完善系统的干部教育制度。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实现党在革命新阶段的政治任务和领导目标,必须加强干部教育的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在中央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制定了完善系统的干部学习制度。从干部教育的时间、编制、轮训、检查与考核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把每天两小时学习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体现了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这种完善的干部教育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干部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央十分重视在职干部的教育,把在职干部教育放在首要地位。针对广大干部队伍中经历、文化水平与理论水平的不同,采取了对在职干部的分类教育制度。为了加强对干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央设立了干部教育部,负责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党干部教育工作。正规化的干部学校的建立与发展,集中脱产学习与有计划地组织在职学习的有机结合,以及相关领导体制的形成与健全,使干部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6.加强学习是干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实现干部教育培养的目标,重视和加强干部的学习是问题的关键。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为全党的学习作出了积极的表率。毛泽东抗战时期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要从根本上改造学习与学习制度,对于正在兴起的学习运动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为了确保干部学习的健康有效进行,防止干部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边区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政策措施。学校学习和干部在职学习相结合,是边区干部教育的特色。尽管抗战工作十分繁重,还是抽出一部分干部专职学习、专职抓干部学习工作。这期间成立了各种学习研究小组和研究会,定期分专题进行学术讨论,为干部教育培养教员,同时承担编写教材的任务。干部学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破形式主义,注重实效,探索干部学习的多种有效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除了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外,还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制度,以保证干部学习的效果。在教育形式上,按照在职干部的文化程度、理论水平以及工作资历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分别编组学习。学习小组制度、轮训班制度、检查与督促制度、定期测验和考试制度等规章制度的设立,使干部学习得以扎实认真地开展起来。

    7.理论联系实际是干部教育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大力提倡把学习理论、深入实际和调查研究紧密相结合。毛泽东要求:“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2](P802)。通过延安整风,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路线。许多干部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学员学习期间,不脱离社会实践,带着问题在参加生产、劳动、斗争的实践中去调查、研究和解决,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边区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也不是孤立地读书,而是把学习理论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和统一对党的路线、政策的认识结合起来,和改造干部的世界观、方法论结合起来,极大地解放了干部的思想。由于条件所限,陕甘宁边区的绝对多数干部还只能在工作岗位上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样,在职学习使干部的学习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用学习促工作,用工作促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8.重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强调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2](P618)。他把是否吸收知识分子参加革命,提高到抗日战争能否胜利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中更为明确提出:“为着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水平,应在党政军机关内提高文化教员的地位,最好的教员应受到极大的欢迎和优待对办理文化教育有功的人员应受到奖励。”[3]在干部教育实践中,边区政府坚决党关于知识分子的各项优待政策,对于从事干部教育的教员,既注重对其思想的改造,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也提高他们的地位,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根据地的各方面条件都很紧张,但边区政府始终按时发放教员工资和生活补贴,给予他们很多生活上的照顾。

    9.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边区干部师生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的困难主要是不仅要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又要防止国民党反动派的蓄意破坏,而且又面临着缺乏教学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然而,面对种种的困境,边区的干部教育事业并没有退却,而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绩。在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下,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只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边区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边区军民精神的鼓舞下,延安各个干部学校的学员一边生产,一边学习,自己动手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努力改善学习和生活环境。没有课堂就在马厩里学习,没有教室就自己挖窑洞解决,从编教材,到盖房子、做教具都是自己动手,自己解决,不但节省了大量开支,还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在实际劳动中锻炼了自己。在职干部在承担紧张繁忙的战争和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正是在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指导下,边区的干部教育事业才结出了累累硕果。

    10.整风是干部教育的有效方法。在陕甘宁边区发起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干部教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上的伟大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它对克服抗战中的严重困难,创造了精神方面的有利条件,也为全党树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为以后党的干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严重错误倾向。因此,整风运动有极强的针对性。整风教育,就是要在全党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整风运动采取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思想斗争,达到弄清思想、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整风运动分为党的高级干部和一般干部、普通党员整风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是党的高中级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消除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通过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态的主观主义,教育全党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N].解放日报, 1942-03-02.

    作者简介:李波(1978— ),男,满族,法学博士,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