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理论创新推动实践拓展 中国道路与时俱进

郑传芳
  中国道路自信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干出来的;不是虚幻飘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仅体现为美好光明的前程,而且体现在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道路为什么能在实践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今天为什么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这是因为,中国道路从来不是固化的、封闭的,它总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又以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发展,呈现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状态,从而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能够不断向前拓展。
  中国道路是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向前拓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根本上说是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没有这个作为前提,我们很难开辟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来。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对我们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党立足于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比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些都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使中国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拓展。比如,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实践中我们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道路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向前拓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逐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这一进程中,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也逐步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位一体”,发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发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拓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又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坚持和深化。所谓坚持,体现在“四个全面”是为了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谓深化,体现在“四个全面”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途径保障、动力保障、体制机制保障和法治保障等,并通过许许多多具体举措把“五位一体”总布局进一步具体化。只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能真正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使中国道路更具生机活力。
  中国道路是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向前拓展的。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道路不断向前拓展的内生动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之后,在新时期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如果说前四个现代化主要还是在生产力领域,那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主要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是我们党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和发展,符合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进一步彰显中国道路的巨大优势和魅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