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汝 信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了。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90年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却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具有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90年间,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强调要努力掌握和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于革命实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伟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去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生动地体现了辩证法革命的精神实质。

  (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导,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对于党的事业来说,思想路线决定一切。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党才能对客观形势作出正确判断,从而相应地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强调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指导。我们党正是遵循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还要不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仍然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探寻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转折关头,首要的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是邓小平首先提出的。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应用。解放思想是为实事求是扫清思想障碍,思想不解放就无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全党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确认“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对这一思想解放运动评价很高,认为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3页)现在回顾这段历史,解放思想的意义确实如小平同志所说的“越看越重要”,如果没有邓小平为我们党拨正航向,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不可能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伟大转折,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和新局面,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

  (二)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中国国情,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切忌用统一的模式或公式去解决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列宁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从来没有把苏联当作其他国家必须遵循的统一模式。可是,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形成一种错误观念,即把苏联的体制奉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由于缺乏经验,也曾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毛泽东对这一模式的缺陷早有察觉,提出要以苏为鉴,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探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遗憾的是,这一可贵的探索由于“文化大革命”而走偏了方向。邓小平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根据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指出“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2页)正因为破除了社会主义固定模式的思想束缚,我们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根据对中国国情的具体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一科学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不会改变,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在。这就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正是基于这种新认识,我们党作出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开始形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在党的领导下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建设。这几项“坚持”相互依存,构成辩证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生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此走上康庄大道,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小康。

  (三)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同样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步伐和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大创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依据新情况正确地解决新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面对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今时代相结合,对时代的新特征、主题、基本矛盾和发展方向作出了正确判断,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使改革适应时代的需要,并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理论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发展,推动理论也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我们党在创造性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理论结晶。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把它概括为“十个结合”,即: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十个结合”,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成功经验的最新理论总结,凝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它已成为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珍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武器。

  (四)唯物辩证法昭示我们,社会发展中成长壮大的新事物必将代替过时的旧事物,社会主义经过漫长过程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上个世纪20年代,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号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努力研究和宣传辩证法。他说,马克思把辩证法运用得非常成功,现在占世界人口大多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新兴阶级日益觉醒奋起斗争的事实,愈来愈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再一次证实了列宁的英明论断。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时,有的西方理论家一度宣称,历史已告终结,自由主义战胜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如今,连宣称者也看到,历史的发展无情地驳斥了“历史终结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他还强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威力无穷的,它不仅能够摧毁旧世界,更能在继承和发展中创造一个新世界。中国共产党辉煌的90年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