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斑竹一曲蝶恋花
——从《七律•答友人》到《蝶恋花•答李淑一》想开去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和光荣的山,是“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井冈山精神是指引我们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瑰宝。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党性教育的红色学府。
  从考察调研到辟建基地到学习培训,再到这次参加党性教育干部学院骨干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我已先后5赴井冈山。这里不仅是党性教育高地,更已成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星火指引,到“黄洋界上炮声隆”的霹雳震撼,从“胜利号角”的声声嘹亮,到“井冈红旗”的猎猎飘扬……咱们的领袖毛主席带着革命军民纵横湘赣,浴血罗霄。在这块地下渗透烈士鲜血、岭上开遍映山红的土地上,逐渐摸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适合中国革命的新型道路——井冈山道路。
  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是用鲜血写就的,这鲜血不仅饱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浴血奋战接连受挫,也包括毛泽东家人特别是他的妻子杨开慧付出的巨大牺牲。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再到井冈山开展斗争后,杨开慧独自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3年之久。被捕后,以“砍头只像风吹过”的坚贞不屈,在“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的铮铮誓言中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由此,才会有毛泽东的千古绝唱,一首是人尽皆知的“骄杨颂”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后来又有一首鲜为人知的写给杨开慧的诗。
  故事不妨从这首《七律•答友人》说起:1961年秋,毛泽东的三位友人偶遇九嶷山。这里有湖南一师同窗五载的周世钊、同为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早年故交乐天宇。老友相聚,不免想起同乡、同学和共同的挚友毛泽东,便商议一起赠送一根九嶷山的斑竹。乐天宇还赋诗《七律•九嶷山颂》,盛赞九嶷山“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于兹风雨更调顺,大好景风盛世同”,“赠呈毛泽东主席案右”。毛泽东收到溅满别泪的斑竹和讴歌大好河山的诗文,睹物生情,逸兴遄飞,触发思念友人、想念家乡、怀念往事的无限诗情,于是眉头落到案头、心上流到纸上,写下《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感慨地说:“我这个湖南人,全国也跑了不少地方,却没到过九嶷山。红军长征时从那里过,也没停脚。”引为憾事。1961年12月26日,他在给周世钊的回信中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羡慕有加。
  九嶷山如此多娇,芙蓉国云蒸霞蔚,社会主义建设当惊世界!毛泽东面对此情此景,必然想与最亲近且对此最关心的人分享,必然想到“直上重霄九”的结发妻子杨开慧。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杨开慧还没有叶落归根回到故乡,还没能见到新中国成立后百姓幸福生活的场景——尽管有吴刚捧酒、嫦娥献舞,奈何广寒宫冷,“高处不胜寒”;婵娟寂寞,“倚泣苍苍桂一轮”!碧海青天,夜夜之心,“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再联想到唐代诗人吴融的“嫦娥断影霜轮冷,帝子无踪泪竹繁”,尤其是诗人刘禹锡的《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于是,诗人毛泽东怦然心动,借答友人之律,倩谁记取一段上天入地、生死不渝、人神共泣的爱情故事。
  从《蝶恋花•答李淑一》到《七律•答友人》,两段抒情,革命和建设相连,天堂与人间呼应,堪称珠联游仙诗、璧合姊妹篇:一首是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一首是诗《七律•答友人》;一首是神游月宫“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首是魂归故里“帝子乘风下翠微”;一首是“嫦娥舒广袖”,一首是“红霞百重衣”;一首是长空舞,一首是动地诗;一首是倾盆雨,一首是千滴泪;一首是革命胜利“忽报人间曾伏虎”,一首是建设新貌“芙蓉国里尽朝晖”……都把天上与人间交织、现实与想象交感、悼念与赞颂交融,堪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两首诗词,作者都是抒情主人公,《蝶恋花•答李淑一》作者出现在首联,痛失“革命而丧其元”的“骄”妻;《七律•答友人》作者出现在尾联,上穷碧落思君寥廓梦回河山。一头、一尾,设身处地,完美照应。
  两首诗词,杨开慧都是抒情对象,《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显性形象,有战友柳直荀为伴,轻飏直上重霄;《七律•答友人》是隐性形象,有帝子为伴,帝子是“斑竹一枝千滴泪”,霞姑是“红霞万朵百重衣”,乘风飘下翠微。一显、一隐,浓墨重彩,相得益彰。
  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迭起,令天上的神仙都艳羡不已。有一首民歌唱道,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生产,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当女工,他去学开拖拉机。”爱好文艺的毛泽东不可能不有所耳闻,听到民歌不能不联想到飞升到重霄九的忠魂。神仙尚且思凡,烈士当然不该永驻广寒。而且当年仅仅知道革命成功了,如今还没有看到建设图景。因此,毛泽东对此诗作解时说:“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伴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现在有的解释却不是这样,不符合我的思想。”诗人迫切期待挚爱忠魂目睹洞庭湖上“连天雪”般建设大潮,看到橘子洲头“动地诗”般百姓欢歌,共同憧憬“芙蓉国里尽朝晖”的美好愿景。诗人“我欲因之梦寥廓”,因家乡变化、因社会主义建设而动情,因结发爱妻重返人间、目睹此情此景而倍感欣慰!
  毛泽东在与埃德加•斯诺谈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1918年到北京,“我遇见而且爱上了杨开慧”。1920年“我和杨开慧结了婚”。似乎有些轻描淡写,实则是默默的隐痛与无限的追思……
  毛泽东与杨开慧是难觅的知音。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师,对毛泽东有知遇之恩,激赏其为海内人才、救国希望。从长沙到北京,毛泽东视杨家如自家,而且与杨开慧有共同的革命志向、共同的斗争生活,加之身处异地,自然情愫暗生。“一个是年少英发,潇洒旷达;一个是豆蔻年华,光艳风华;一个是胸怀天下,探求救国救民真理;一个是聪明好学,钦佩倾慕他乡遇知音。在短暂而又心照不宣的思想情感交流中,两颗年轻火热的心灵碰撞出了爱的火花,他们热烈又真诚地相爱了:你把我作知己,我视你为知音。”
  毛泽东与杨开慧是革命的伴侣。这对从新文化、新思想熏陶出来的热血青年,不坐花轿,不置嫁妆,不用媒妁之言,不做俗人之举,既是自由恋爱的楷模典范,更是并肩战斗的革命先驱。在毛泽东的引领下,杨开慧于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湖南省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更是我们党继缪伯英之后第二位入党的女党员。
  毛泽东与杨开慧是生死的恋情。早在1919年,处于热恋中的毛泽东与杨开慧在往来书信中就以“霞”、“润”相称。在毛泽东“不废婉约”为数不多的爱情诗中,对杨开慧深沉而炽热的情感跃然纸上。这里有“算人间知己吾与汝”的真情告白,有“今朝霜重东门路”的聚少离多,有“眼角眉梢都似恨”的依依惜别,有“汽笛一声肠已断”的天各一方,有“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别鹤孤鸾,有“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的孤枕难眠……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杨开慧和家人都成了国民党通缉的“要犯”,她带着老母和三个幼子东躲西藏,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爱人——“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牵挂“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牵肠“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牵心“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牵念“兹人不得见……何日复生逢?!”1930年10月,杨开慧和家人被捕,国民党用尽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后承诺她登报申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放了她全家,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一个月后的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惨遭杀害。
  看到反动报纸《湖南民国日报》《毛泽东之妻昨日枪决莫不称快》的噩耗,毛泽东悲恸欲绝,泣血悲歌:“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直到1950年,毛泽东在见到杨开慧的堂妹时,仍然满怀伤感地说:“你霞姐是有小孩子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的!!!”而杨开慧牺牲前写给毛泽东那一篇篇血泪凝成的爱的自述,直到1982年3月当地政府在修缮板仓杨家旧宅时,才在墙壁的砖缝中被发现。这时,不仅烈士已殉难52年,毛主席也已逝世6年了……
  1957年2月7日,杨开慧生前好友李淑一在看到《诗刊》创刊号毛泽东诗词后给主席写信,并附上自己于1933年夏所填思念丈夫柳直荀的词《菩萨蛮•惊梦》,苦苦追问“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毛泽东由李淑一对丈夫柳直荀的追思,直接勾起对爱妻杨开慧深深的思念,于5月11日复信李淑一“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并以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作答: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从蝶恋一曲到斑竹一枝,从泪飞而去到乘风而来,从长歌当哭到盈泪浩歌,毛泽东等老一辈的爱情经受了革命熔炉的淬炼,血与火的洗礼使其至真至纯,生与死的考验更令至浓至烈。他们也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却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人民正在受难,共产党人有责任解救他们。牺牲爱情甚至生命,只为谋求人民的利益,只为解救黎民的痛苦——这种以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为纽带的婚恋,山盟海誓不足以喻其爱,感天动地不足以喻其情,海枯石烂不足以喻其恒,天荒地老不足以喻其久!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毛泽东的两句诗,一句是人民救星人民情怀的深切表达:“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一句是革命烈士革命追求的生动写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作者系学院“党性教育干部学院骨干教师资培训班”学员,黑龙江大庆干部学院副院长暨中共大庆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