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首举中国工农革命军旗帜
——江西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碑文敬读

  在江西省萍乡市中心的秋收起义广场,巍然矗立着秋收起义纪念碑。碑高30.9米,由“9”字、长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徽标、火炬、五角星,以及山川、稻穗等图案组成。底座有27级台阶。基座高3.9米,正面为碑文,其他三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张家湾的红灯》《霹雳一声暴动》和《转战上井冈》花岗岩浮雕,生动展现了秋收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碑柱高27米,顶部正面和背面的造型为“9”字,象征秋收起义爆发于1927年9月9日。碑柱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江泽民题写的“秋收起义纪念碑”碑名和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基座碑文如下:
  萍乡,秋收起义的策源地。
  一九二七年春夏,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血雨腥风中遭到失败。九月初,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及秋收起义前委书记的身份,再次来到安源这块他曾与刘少奇、李立三领导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热土,在张家湾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秋收暴动军事会议。九月九日,霹雳一声暴动,以安源工人武装为主体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与修水、铜鼓的第一团、第三团首举中国工农革命军旗帜,同时起义。二团攻打萍乡、醴陵、浏阳县城,血战数百里,表现出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各团在起义受挫后,会师文家市,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进军农村,实现战略上的转变。部队途经上栗、芦溪并于九月二十三日在山口崖与敌激战,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毛泽东继续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以及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工农红军的开始,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批复在萍乡市建立秋收起义纪念碑。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了“秋收起义纪念碑”碑名。在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重视关心下,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中共萍乡市委、萍乡市人民政府精心组织筹建,秋收起义纪念碑于二〇〇〇年九月九日落成。
  秋收起义的伟大壮举光照千秋,秋收起义的领导者、参加者、英勇捐躯的先烈英名永存。
  中国共产党萍乡市委员会
  萍乡市人民政府 谨 立

  碑文语言凝练,行文简朴,概述了秋收起义的背景经过和重大意义,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读来深受教育,启迪良多。
  张家湾的红灯
  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起义。8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为特派员,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8月18日和30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先后召开会议,讨论和制定秋收起义计划。会议认为起义不应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必须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9月初,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及秋收起义前委书记的身份来到安源,当晚就在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对起义的军事计划进行部署。这一夜,张家湾的红灯彻夜长明。会议决定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部队共计5000余人,下辖3个团,兵分三路进击湘东、会攻长沙。部署完毕后,毛泽东在浏阳县委书记潘心元的陪同下,前往铜鼓领导起义。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挥毫写下了他的第一首军旅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起义军3个团分别从江西的修水、安源、铜鼓出发,进入湖南境内,会合平江、浏阳地区的起义农民,向长沙进发。长沙近郊及湘赣边界各县一齐暴动。起义军最初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由于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缺乏作战经验和有些指挥员指挥失当,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起义部队人数锐减至1500余人。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下令各路起义部队停止进攻,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以寻找落脚点,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转战上井冈
  1927年9月21日,部队从浏阳文家市出发,经过萍乡上栗到达芦溪。9月23日,部队在芦溪山口崖遭到伏击,总指挥卢德铭不幸壮烈牺牲。毛泽东怀着沉痛的心情继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前进。9月24日上午,部队抵达莲花县高滩村,毛泽东主持召开了高滩行军会议,发表了“高滩不散摊”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在部队不知何去何从时,宋任穷受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委托送来一封信,信中提到在罗霄山脉中段的宁冈有我党的一支农民自卫军,由袁文才领导,有几十条枪。9月26日,毛泽东带领部队余部离开莲花,向着井冈山前进。
  9月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前委决定对保留下来的不足千人的队伍进行改编: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优化了指挥;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实现官兵平等;把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的领导。10月3日,部队到达宁冈县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研究建立根据地和对井冈山地区的农民武装袁文才、王佐采取团结改造方针的问题。会后,毛泽东于10月6日在宁冈大仓村和袁文才接触并建立联系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盘旋打游击。不久,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队关系逐渐密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转战,在袁、王的帮助下于10月27日抵达茨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首举中国工农革命军旗帜的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的又一伟大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