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从井冈山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的心理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建设,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其实,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还应该包括党的心理建设。那么,什么是党的心理建设?为什么要研究党的心理建设?党的心理建设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加强党的心理建设?本文试结合井冈山精神论述这一问题。

  一、党的心理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

  党的心理建设,就是通过对中共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以及在这些心理支配下的行为的分析,从而进一步考察其对党的发展的影响的过程。研究党的心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心理建设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范畴

  心理建设和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一样,都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有一个心理建设的问题。这是因为政党是由人组成的,不管是政党的领导层、中层或基层干部,还是一般党员群众,都有个心态是否正常的问题。党员个人或群体的心态不正常或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政党的决策中,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中,在人际交往中,差错就难于避免。中国共产党当然也不能例外,同样有个心理建设问题。

  心理建设与思想建设并不是一回事,后者不能包括前者。因为心理不是成熟的认识、思想,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情感、气质、性格、能力等现象的总称,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没有系统化的思维因素、知识的片断,是社会共同体中普遍流行的、共同的、典型的精神状态,包括人们的要求、愿望、情感、情绪、习惯、风尚、情趣等现象的总称。所以,心理建设是区别于思想建设的,它在党的建设中完全不可缺少。

  (二)研究心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和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由于党的领导层和一般干部、党员群体心态不正常,使党的工作遭受损失或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不顺利的情况确实存在。比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屠杀革命者造成白色恐怖,在共产党的干部和党员中产生一种复仇心理和拚命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眼看自己的同志以及无辜群众被残杀,当然非常气愤,一定要拿起刀来拼个你死我活。但是,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人们不去考虑主客观条件,只想“杀一个够本,杀俩赚一个”显然是不行的,结果会使革命力量更加削弱。对这种情况,党的领导应该正确引导,保护党员的革命积极性,制止蛮干,以确保革命力量,等待时机,组织反击。但是,当时中共中央某些领导人没有这样做,反而迎合党员的不正确的心理,极力鼓动党内的拚命情绪,并把这种情绪直接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左”倾错误贯彻到全党的实际行动中,给革命造成极大损失。秋收起义失败后,党内又产生了低落情绪和担心失败的心理。有鉴于此,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发表重要演讲,扭转了党内的悲观失望情绪,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说明研究党的心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党的心理建设的内容

  党的心理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共的群体心理和包括领导人在内的成员的个体心理,以及在这些心理支配下的行为。二是产生这些心理和行为的诸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三是考察中共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对党的发展的影响。

  (一)中共的群体心理及个体心理

  相对于社会心理而言,政党心理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较成系统的思想意识,是一个政党中普遍流行的、共同的、典型的精神现象的总称。对政党心理进行分类,有多种方法。如政党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无产阶级政党心理和资产阶级政党心理、执政党心理和在野党心理、积极的政党心理和消极的政党心理,等等。本文着重从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政党群体心理是政党成员在与政党活动有关的一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群体本身特有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政党群体心理与一般民众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政党是民众的一分子,因此,一般民众所具备的心理,政党也都具备,如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的情感、自强不息的精神、国富民强的愿望、崇尚民主科学的态度以及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风尚等等。另一方面,政党是民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承担着带领民众治理国家的重要责任,因此,政党群体心理在对某些问题如阶级、国家、社会等问题的认识上又高于一般民众的心理。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中共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群体心理,主要包括:

  1.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理想信念。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在党内和军队内部产生了怀疑和否定革命的情绪。1927年9月29日,部队在永新的三湾村进行改编,毛泽东向部队作了讲话:这次秋收暴动打了几个败仗,这算不了什么,万事开头难,要革命嘛,就不要怕困难!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江泽民曾把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最突出的特点。这不仅仅是因为井冈山时期是党和中国革命最困难的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讲求气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井冈山的斗争是激烈的、残酷的,但井冈山军民并没有因此退却,而是更加激发出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从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井冈山军民在一年内连续粉碎了敌人的4次“进剿”和3次联合“会剿”,经历了大小战斗近百次,平均每几天就有一次。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战斗,没有牺牲精神是坚持不下去的。

  3.不怕困难、昂扬进取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靠的就是顽强奋斗、不懈进取的精神。比如,“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但仍然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城市。但在秋收起义失利的情况下,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果断做出去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的正确意见,并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说明没有一种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不行的。尤其是在逆境中,这种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井冈山的斗争又是很艰苦的,不仅自然环境十分艰苦,还必须时刻警惕敌人的骚扰。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军民高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豪迈歌谣,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告诫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在任何时间、地点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增强抵御风险、战胜困难的能力。

  5.勤于求知、善于总结的精神。心理学认为,人总是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达到进步的目的。在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从成功的经验中去总结,更善于从一时的失误和挫折中汲取教训。如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政党个体心理是某一政党成员在政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情感、情绪、要求和愿望等。中共的个体心理是分层次的,有领导层的个体心理、中层的个体心理、基层的个体心理和一般党员群众的个体心理等。从总体上看,由于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不同层次之间的个体心理表现出很大的趋同性。但由于所处层次和所担负职责的不同,不同层次之间的个体心理的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如领导层处于较高的地位,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其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的心理状态就不同于一般党员群众,对其心态、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力的要求也比一般党员群众要高。研究领导层尤其是领袖的个体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伟大的领袖,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坚韧的意志,还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比如,毛泽东几下几上的经历,不仅充分展示了其优秀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给全党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范。研究各级党组织和一般党员群众的个体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党是由广大党员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广大党员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整个政党心理建设的水平。可见,中共的群体和个体心理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从联系上看,两者有许多共同点。从区别上说,群体心理是从宏观上对广大党员心理的分析,而个体心理多为微观上对某一层次乃至某个党员心理的考察。

  把握中共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看到中共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心理对党的发展起着正面的促进作用,消极的心理则对党的发展起着负面的阻碍作用。从总体上看,中共是一个有着稳定良好心态的政党,能在各种情势面前做出基本正确的反映,并表现出清醒的头脑、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很强的心理耐受力。但是,由于政党心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共的心理建设也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党的心理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正确引导积极的心理,尽量规避消极的心理。

  在政党心理支配下的行为,称为政党行为。政党行为是政党心理的外化。政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必然在其政党活动中得到体现。一般来说,在政党心理支配下的政党行为,不仅是对政党心理的认同,反过来也进一步强化了政党心理。政党行为可以分为在政党群体心理支配下的政党行为和在政党个体心理支配下的行为。在政党群体心理支配下的政党行为,涉及政党成员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以及政党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政党个体心理支配下的行为,其规模和范围要比在政党群体心理支配下的政党行为小得多。但两者都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二)影响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诸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中共的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受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也都属于党的心理建设的范畴。

  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对于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政党心理和行为。比如,在井冈山时期,广大党员的心理可以概括为忠于党,为打倒三大敌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而在建立新中国以后,广大党员的心理可以概括为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这些不同的政党心理,导致了不同的政党行为。

  2.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对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社会发展是一个大概念,可以从时间的维度来考虑,也可以从空间的维度来概括,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社会发展对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井冈山时期的艰苦生活,使广大党员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给党员教育和管理带来了繁重的任务。如何趋利避害,是党的心理建设的一项重大的任务。

  3.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成员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阶层中普遍流行的、共同的、典型的精神状态。考察社会心理对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首先要明确社会心理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这是符合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的观点的。其次,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比如,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有人对小块红色政权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之中的存在和发展缺乏信心,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说,由于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以至连续不断的战争。红色政权可以利用这种条件坚持下来并得到发展。只要有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有很好的党并制定正确的政策,有很好的群众,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提供足够给养的经济力,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再次,社会心理虽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但对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

  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对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首先,社会发展、社会心理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的,其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时空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发展、社会心理都是不一样的。其次,社会发展对社会心理起决定作用,社会心理对社会发展又具有反作用。不同的社会环境产生不同的社会心理。再次,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心理也是互相影响的。

  (三)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及行为对党的发展的影响

  人的思想意识,必然在其行动上得到体现。中共群体、个体心理的变化,使其行为也为之产生相应的变化,给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党的路线的确立和坚持、党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等等。

  1.党的路线的确立和坚持。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对党的发展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确立和坚持上。比如井冈山时期,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既有急于胜利的美好愿望,又有怀疑甚至否定党的领导的情绪,相当一部分人则对未来表示迷茫。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明确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使中国革命走上正确的轨道,并最终使全党所认可。可见,这一思想有着群体心理的依据。

  2.党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对党的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党的重大决策及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比如,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从农村保卫城市道路的重要思路出发,提出一系列井冈山根据地建设的政策,发展农业,创办工厂,不仅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也在广大革命者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

  3.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对党的发展的影响,也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上。党对建党目标的探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接着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提出“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响亮口号,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当然,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对党的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具体工作中。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努力扩大正面影响,积极缩小负面影响,是党的心理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上,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以及党的发展,这三者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循环,即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对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对党的发展产生影响,而党的发展反过来又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党的发展对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而中共群体、个体心理和行为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三者的互动,形成了互相循环的一个链条。从这个观点上说,党的心理建设,实质就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基础上,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政党心理,并通过相应的政党行为对党的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

  三、党的心理建设的加强

  那么,如何加强党的心理建设呢?我们认为,要抓好学习、教育和管理三个环节。

  (一)通过学习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

  所谓心理素质,就是人在处世判事中形成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是人的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气质、性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素质。比如,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有的人非常坚定,有的则不是很坚定。再如,在处理问题时,有积极人生态度的和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的处理方法大不一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心理素质不过关、心理承受力不够。从政党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学习是政党成员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井冈山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不仅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精神养分,还注重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学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稳定的心态,不断提高了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

  (二)通过教育锤炼广大党员干部的意志品质

  学习,主要是从政党成员来说的。这个过程从执政党的角度来分析,就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过程。从政党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是使政党成员心理趋同最快速、有效的办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有规模的党内集中教育,迅速统一全党思想,锤炼其心理品质。在井冈山时期,边界党组织十分注重对军民们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道理,从而使根据地军民坚定了为工农阶级利益而战的决心。也可以通过树立和宣传典型,动员和激励广大党员群众。如井冈山时期的3营营长肖劲、班长马奕福、中共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给广大党员群众很强的心理认同感,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前进。

  (三)通过管理培养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教育固然能使政党成员之间的心理认识迅速统一,但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设计来保证,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广大干部的心理及行为,就成为心理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从党的历史上看,管理可以分为常规管理和非常规管理两种类型。所谓常规管理,是对党员干部日常行为和工作作风的监督,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可归为此列。还有一类是非常规性的,顾名思义,就是不定期的管理,如通过对腐败分子的惩戒,达到心理暗示的目的等,都可归为这一类别。非常规管理通常不是事先就规划好的,但在其中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为常规管理所借鉴。这些在井冈山时期的斗争中都有一定的体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