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长征与中国梦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步一步地追逐中国梦的过程。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它不仅开拓了中国道路、凝练了中国精神,而且凝聚了中国力量,因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的最精彩的篇章。
  〔关键词〕 长征; 中国梦;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8999 ( 2013) 04 -0024 -03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中华帝国逐步沉沦,中国的先进分子也开始了追逐中国梦的艰难之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的最精彩的篇章。
  
  一、长征开拓了中国道路

  所谓中国道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中国道路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的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历史成果。
  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一步一步地争取独立和解放的过程。无数先进分子抛头颅、洒热血,都是为了探索那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虽然提出了 《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只能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就迷失了方向。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企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以救亡图存。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 “振兴中华”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找到的是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道路。其中,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民主主义则是现代化的基本诉求,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以求 “均富”的民生主义,很接近社会主义理想。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仍然不是救世良方,中国前进的道路依旧迷茫。
  在山穷水尽之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它为探索中国道路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然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党的不成熟,在寻找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生了右和 “左”的错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懂得掌握政权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不善于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企图以妥协让步和束缚工农运动等消极措施拉住即将叛变的同盟者,“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1〕,遭致了大革命的惨重失败。
  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时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于 1927 年8 月 7 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 即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严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并没有注意防止和纠正 “左”的错误,却为 “左”的错误打开了方便之门。之后,连续出现了三次 “左”倾错误。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错误几乎葬送了整个中国革命。
  本来,1927 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向井冈山进军,成功地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 “围剿”战争的胜利。正当革命顺利发展之际,在 1932 年 10 月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受到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者排斥和打击,会后被撤消了所有军事领导职务,被迫离开军队。在 1933 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中,极端错误的军事路线已取得了完全的统治地位,致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最后中央红军不得不仓促撤离中央根据地,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之初,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致使行军迟缓、贻误战机,使敌人得以准确地判断红军的意图并进行有效的围堵,红军继续遭受重大损失。仅湘江之战,中央红军就由长征出发时的 8. 6 万人锐减为 3 万人。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的失败以及长征之初的巨大挫败,使广大红军将士对 “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极为不满。在 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上,党和红军重新选择了毛泽东,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上述表明,正是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的大多数人重新认识到只有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长征胜利之后,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愈走愈宽广,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样,就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并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长征凝练了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作为最能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情感,是集合民族意志、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最深厚的思想政治基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理想追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有效激发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并使之转化为报国奉献的实际行动,就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磅礴力量。
  七十多年前的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人间奇迹,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
  长征精神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一,它是对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从屈原到文天祥,从岳飞到戚继光,这些爱国主义的典范代不乏人。红军在长征中始终高举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肩负起历史责任,无论在长征前、长征途中,还是在长征胜利结束后,都始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为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展现。
  其二,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型的人民军队。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长征之前,尽管毛泽东早在 1930 年 5 月就写出了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但是后来 “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大行其道的事实表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当时并未被全党所接受。在长征途中,尤其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逐步形成为全党的共识,从而使全党开始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国情,就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为长征精神得以形成提供了科学指南。
  其三,它是红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不断磨砺和锤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是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仅以中央红军为例,就有这样一组数字: 路上一共 368 天,有15 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 235 天用于白天行军,有 18 天用于夜晚行军; 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 44 天,平均走 182 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 37 公里; 共翻越了 18 条山脉,其中 5 条山脉终年积雪; 渡过了 24 条河流; 穿越了 11 个省;占领过大小 62 个城市; 突破了 10 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 从瑞金出发时有 8. 6 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 6500 人,平均每行进 1 公里,就有 3至 4 名战士壮烈牺牲。正是在这种千锤百炼的革命实践中,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理想境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团结精神、纪律观念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而凝练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时至今日,长征精神早已成为中国精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长征凝聚了中国力量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艰难求索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懈的奋斗史。许多仁人志士,开始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各阶级、各政党等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进行了艰辛的尝试与探索,但由于缺少一个先进阶级和政党的领导,没能凝聚力量实现这一使命。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使一盘散沙的中国终于有了凝聚力。但是,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凝聚力也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
  长征之前,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已初步展示了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它还不懂得怎样凝聚一切积极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而先后经历了两次失败的严峻考验。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对革命悲观失望,特别是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力量,因而自动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而 “左”倾机会主义者则大搞关门主义,不研究革命过程和革命形势,不能广泛地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拒绝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以孤立敌人,壮大自己,主张 “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在党内搞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其结果就是把 “千千万万”和 “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边去了,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革命力量。
  正是因为长征,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凝聚全国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其显著标志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如邓小平所说: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3〕1935 年 1 月,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并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因为如此,尽管长征结束时红军的人数大大减少了,但党和红军的凝聚力却大大增强了。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的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 20 万人,到达陕、甘地区时,只剩下了五六万人。但是,各路红军的骨干保留下来了,而且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保留下来的这些红军骨干大大地增长了才干。就连长征出发前才参军或长征路上才参军的许多新战士,经过艰难的万里转战,也都成了坚强的红军战士,甚至成了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同时,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力量。这使得一些参与 “围剿”的武装力量如西北军、东北军等转而同情红军,愿与红军一道联合抗日。这一良好局势的发展直接导致了 “西安事变”的发生,最终迫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得不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有效地凝聚了全国的抗日力量一致对外,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一道艰苦抗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红军长征的胜利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十多年才探索出来的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包含长征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经历过长征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早已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 4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1257 -1258.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C〕.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26.
〔3〕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