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长征精神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价值探悉

  摘 要: 长征精神内涵丰富, 其精神实质包括崇高理想和信念、 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严守纪律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同时, 长征精神在增强“三个自信”、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构筑中国教育梦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利用长征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教育当代青年, 有利于成就青年梦想, 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食粮。 为此, 只有从更新理念、 创新内容和创新方法入手, 在建立研发基地和搭建平台、 构建红色校园文化、 开展红色文化会实践这三个方面着力, 才能使征精神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取得实效,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新能量。
  关键词: 长征精神; 中国梦; 宣传教育; 价值

  七十多年前,中央红军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胜利完成长征。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战争诗篇,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构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一、 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革命前辈徐向前、杨尚昆、张震、张爱萍等曾对长征精神作过多方面论述,其文字表述各不相同,提炼出的内涵各有千秋,大致可归纳为: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神;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精神;依靠群众、团结协作精神。长征精神的实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崇高的革命理想,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是长征精神的基本思想内核
  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景,信念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代青年经受严峻考验、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长征成功经验表明,确立了理想、信念,能为奋斗目标提供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在长征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精神,永远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
  2.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是长征精神的光辉典范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作风和方法。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不是盲目的行动,也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而是党中央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式发展实际做出的英明战略决策。特别是遵义会议的召开,吸取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导致的“仓促出击”的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出了党集体领导的决策。因此,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长征精神在本质上说就是实事求是精神。
  3.艰苦奋斗、 不怕牺牲、 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 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应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历尽人间艰辛、艰苦奋斗、以苦为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个辉煌的奇迹,夺取长征的最后胜利,翻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如果说长征是红军指战员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那么长征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4.顾全大局、 严守纪律, 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长征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到战士,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凝聚成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阶级友爱之情。由此可见,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
  5.依靠群众、 团结协作, 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红军在长征中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百姓,爱护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对国民党的武装斗争,帮助群众建立红色政权,用人民红军的崭新形象,赢得劳苦大众的衷心拥护。同时,红军将士从革命的最高利益出发,服从大局,战略协同,团结一致,成为红军保持士气,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
 
  二、 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飞梦想的需要,在我们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1.弘扬长征精神, 有助于增强“三个自信”
  去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全国组织部长工作会上指出:“要切实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1]。我们党的自信是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只有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引导青少年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受市场经济大潮中西方价值观念影响,在青少年中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取向功利化、奉献精神弱化等现象,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很有必要利用长征精神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并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牢固的政治信念,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认识,确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正确方向。
  2.弘扬长征精神, 有助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与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实现中华民族好梦成真的愿景,必须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长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面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民族兴旺源头是文化,因此,民族复兴从本原上说是文化的复兴。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人类文化遗产,长征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财富,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因此,只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才能更好地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弘扬长征精神, 为构筑中国教育梦注入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华儿女自己的事业,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是使“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中国梦”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为我们构建中国“教育梦”奠定坚实基础。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兴,则民族兴,国家兴。“中国梦”包含“教育梦”,“教育梦”是“中国梦”的助推器。中国梦的未来,依靠广大青少年,青少年是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之一。
  (1) 弘扬长征精神, 为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了精神食粮。 习近平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勉励全国青年时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4]。我们每个青少年越是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宽广。弘扬长征精神,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社会多元化利益诉求反映的多种思潮出现,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首先做到在青年学生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次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成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坐标和指南。第三,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价值资源,长征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长征精神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起源。
  (2) 弘扬长征精神, 为青少年实现梦想注入新能量。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教育的任务是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助航,弘扬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选择。第一,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实现中国梦想的信念。当下,在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信仰危机,价值取向扭曲,缺乏奉献精神等不良现象。教育当代青少年要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想的信念,为中国特色的伟大事业,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立志成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所需的人才。第二,发扬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迎来梦想成真的时刻。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培养新一代民族栋梁之材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梦想的需要。当前,青年学生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思进取,甘居平庸,缺乏诚信,考试作弊现象。运用长征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当代青年,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梦。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5]。爱国主义是指引中国人民前进方向,昭示着华夏儿女价值归属的旗帜。当代青年要学习红军长征中战士那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为使梦想成真,挥洒青春,将个人的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巨浪。第四,强化集体主义教育,培育追逐“中国梦”的脊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6]。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际是对集体主义教育的高度概括,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此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复兴结合起来,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3) 教育青年学生投身“寻梦”、 “追梦” 的火热实践, 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为学生放飞梦想提供广阔空间,为他们实现梦想创造充裕机会,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理论内容讲解抽象化、教师教育方式刻板化等问题,学生难于接受。因此很有必要改进思想教育形式。如何让大学生倾听、接受,可用长征中的红色经典故事,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等形象化表达方式,使之感到亲近和美好,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接收。习近平主席在论述中国梦时谈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是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就当今大学生来说,要理解中国梦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学校要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中国梦就是大学生“成才之梦”、“创业之梦”、“报国之梦”和“世界大同之梦”。如何教育青年学生投身“寻梦”、“追梦”的火热实践,教育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励志成才,保持艰苦奋斗的品质,重实干、求实效,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在实现中国梦中绽放美丽光辉,圆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三、 在青年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析
 

  运用长征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成就青年心中“成才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后备力量,重点把握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在青少年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切入点
  (1) 更新理念,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科学论断,抓住人才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论断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而且精炼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根据教育中人才培养的规律,运用长征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材。
  (2) 创新内容, 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新期待新课题。首先,教育青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其次,教育青年:“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7]。第三,加强青年学生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第四,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为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才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3) 创新方法, 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十八大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指导。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展“以生为本”的教育。学校要把以生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着力点在健全教育机制,难点在于增强实效,关键在于强化队伍、破解工作瓶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队伍支撑。三是教育青年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符合中国国情,要教育青年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动摇,政治上自觉,立场上坚定,把思想上的自信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结合长征精神,开展富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教育活动,使当代青年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在青少年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着力点
  (1) 建立研发基地, 搭建红色文化研究平台, 加强本地区红色文化研究与开发。 遵义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地方高校开展长征精神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遵义师范学院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并申报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基地”,获得教育部批复并挂牌。为高校红色文化进校园搭建学科平台,按照“教学出题目、基地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要求,对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丰富和发展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论宝库,为研究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
  (2) 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 坚持用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教育学生, 办“人民满意教育”取得新成效。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遵义医学院为充实大学生生活,开展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十个一”教育工程:听一场长征题材的报告会;看一部长征题材的电影;读一本长征题材的书;重“走”一次长征路等。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激励了大学生的报国志。遵义医学院弘扬长征精神“十个一”工程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遵义师范学院确立 “立足西部,服务山乡”的办学宗旨和 “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 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在红色文化熏染下形成的办学特色[8]。我校党委书记袁利民、原校长周帆在 《求是》 杂志上撰文指出:“是西部的山水养育了我们,作为西部的师范院校理应为改变西部落后现状作出自己的贡献。学院旗帜鲜明地将具有献身西部山乡教育的精神,作为体现我院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9]。近年来,涌现出献身山乡“海的女儿”王媛媛,扎根黔北崇山峻岭支教的姐妹花杨朝丽、杨朝霞等,她们先后受到团中央表彰。为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3) 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 使青年受到长征精神的熏陶和浸染。 遵义师范学院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根基,推进红色文化的研究与运用长征精神教育师生一直是学校的自觉行动。第一,打造红色经典作品。我校学生三次参加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举办“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在中央电视台演绎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 (音诗画)、 《长征》(舞蹈)、 《红色记忆》 (舞蹈) 等节目。学生红色题材的剪纸作品 《大转折》、 《大会师》 登上中央电视台,红色剪纸作品在“五月鲜花——我们的中国梦”演出中亮相。我校把学习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第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我校的做法是:一是请健在的老红军讲红色故事,外聘红色文化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二是利用红色纪念日召开座谈会,畅谈红色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三是传唱红色经典歌曲,我校教师编写了 《红色经典艺术教育高师声乐作品》 教材,用于全校音乐教学;四是开展红色绘画作品展览。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红色精神熏陶和濡染,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长征精神融入实践。遵义地方高校结合区位优势和特点,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校与遵义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达成共识,挂牌成为遵义师范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让大学生学习革命传统,增强长征精神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如今,长征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长征精神不能抛弃。长征精神作为民族之魂,是中国精神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运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当代青年大学生,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本文系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 2011CNYB51。)李中学: 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