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新路径

李 霞,胡 松
(南昌大学法学院思政部, 江西南昌 330031)



  摘 要:井冈山精神是有着丰富科学内涵的革命精神,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它仍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实现,一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有效载体,二是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有利契机,这是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新路径。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荣辱观;和谐社会;教育价值;路径


  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和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基本内涵的井冈山精神,其本质特征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开拓进取的求实作风,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曾教育了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80年转眼过去了,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时期,如何用井冈山精神来教育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既更加深化和具体,又更具有时代性。我们认为,关键是要探索出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新路径。

  一 以荣辱观教育作为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有效载体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特点,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分析我党所处的社会环境,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提出为我们在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提供了有效载体。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构筑了时代桥梁

  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井冈山精神由革命年代通往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搭建起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对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的汲取、改铸、传承和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既适应现实的需要,又适应发展的需要,是群众根本利益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映。一方面,它渗透于整个社会生活,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鲜明取向和时代发展的突出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是社会文明道德的风向标;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支柱,秉承革命的无产阶级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重要内容,与在战争年代培育的井冈山精神在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的树立上高度契合,是井冈山精神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在新时期的阐发。对于在新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这座横亘于历史与现实长空的桥梁,既浇铸了先辈们的汩汩热血,又挥洒着后来者的无尽汗水;既回荡着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豪情,又激昂着建设者阔步向前的壮志。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其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涵而成为新时期我们彰显和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所必然赖以附着的时代载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井冈山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工作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领域,必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目标上来,以巨大的合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构筑了通往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桥梁。其一,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道德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新的时期,为此,“要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1]。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我们党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新的思想道德体系。虽然我们的社会性质没变,党的宗旨依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战争年代培育的井冈山革命精神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的浪潮中显示其颠扑不破的科学性、真理性,必须找准时代的切入点,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载体。惟有如此,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得到新的检验,才能成为经受住时代考验的真理。其二,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对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实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国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不断涌现,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思想、认识、观念上处于一个复杂、开放、多变的环境中,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极大考验,党风和民风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内容覆盖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等方方面面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新和最强大的精神武器。它为井冈山精神教育工作提供了富于时代气息的理论、先进的典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井冈山精神有效地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促使我们高举旗帜、坚定信念,保持政治本色永不变,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牢牢占领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构筑了理论创新的桥梁。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保证。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2]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3]井冈山精神不是停滞不前的、凝固不变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应在不断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发展,在继承和创新中得到不断完善,其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结合新的社会实际,进行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各方面的创新。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是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井冈山精神时代价值的体现和反映,是对以井冈山精神为源头的民族革命精神的传承与衍生、继承与创新。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开辟了新道路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工作的内容、环境和渠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使井冈山斗争时期所积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得以继承和发扬,必然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所呈现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机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恰恰开辟了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新道路。

  首先,从理论层面来讲,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形成的全新的思想观念,是新时期我们党从时代大局出发,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及时丰富发展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社会各阶层、各方面都认同的党的意识形态的主体[4]。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它为井冈山精神这一理想信念肌体注入了新血液,为我们党实现新世纪新时期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新的重要的思想指导。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新”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重要的理论意义。与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作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其历史与现实共容的特点和在本质上与井冈山精神相融相通的共性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教育是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在时间上的传承、在深度上的延续,是其理论意义的不断延伸。但是我们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一条“新”道路,它凝聚了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并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全新地阐释。它以时代教科书的面貌驳斥了井冈山精神已经过时的谬论,它以创新理论的姿态扭转了人们所持有的革命精神在建设年代应被淘汰的片面观点,井冈山精神因之而从扭曲的时代断层中找到了迸发活力的新道路。
 
  其次,从实践意义上来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既是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具体实现形式,又是其深刻内涵的现实反映;既是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所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其赖以实现的手段。比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教育活动,大力宣扬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为祖国、为民族矢志奋斗的高尚品德;大力宣扬工农革命军严守法纪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的教育价值开辟了新道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教育活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懂得,艰苦奋斗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强敌的传家宝;另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广大党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的教育价值开辟了新道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教育活动,大力宣扬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先烈在艰苦环境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感人事迹,以及党和红军敢闯新路,开诚布公、取信于民的工作作风,为实现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的教育价值开辟了新道路。“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教育活动,大力宣扬井冈山斗争时期广大军民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生活场景与战斗场面, 为实现井冈山精神“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教育价值开辟了新道路。由此可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井冈山革命精神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诸多先进的典型和翔实全面的实践经验。一个“全”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重要实践意义。我们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涵盖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吸收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根本的,具有原创意义的井冈山精神中来,使其全面反映当代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增强人民群众对这一革命精神的信仰和认同。同时,又注意将井冈山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巧妙地融入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去,使它们在各个层面相互融合与渗透。通过大力弘扬和传播井冈山精神使其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源头活水,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以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教育工作实践能够共生共荣,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在空间上的拓展、在广度上的散发,是其实践意义上的不断拓宽,就其全面性来讲,它更称得上是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一条名副其实的新道路。

  二 以和谐社会构建作为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有利契机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虽然历史条件在不断改变,但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并没有因时境的变迁而淡化和削弱。和谐社会呼唤井冈山精神,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创造了有利的契机。

  1、和谐社会构建为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们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它突出强调文化、精神领域的和谐,强调文化、精神领域和谐与物质领域和谐并驾齐驱。2006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思想,强调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而以井冈山精神等民族革命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的建设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还要以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的革命精神为支点与基石[5] ,注重普及和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和谐文化的建设要求我们博采众长、集思广益,集时代精神、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之大成;还要求我们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这一切都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思想教育价值创造了健康积极的思想文化氛围。总之,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广泛开展和谐创建等一系列活动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文化“生态”环境并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气候。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及革命传统精神的教育价值。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6],“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7]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之一,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革命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使人们通晓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转化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并使井冈山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一以贯之。由此我们看到,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所形成的弘扬和传播党的革命优良传统的浓厚政治氛围对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将使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由上及下、由内至外,在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中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再次,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其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价值支撑,需要巨大的精神动力、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需要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这些都为实现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提供了新经验、新动力,提出了新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为渊源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实践、具有深厚民族性和鲜明阶级性的井冈山精神上打上时代的烙印。其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事业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如果只有物质文明的建设,而没有精神文明的建设,就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热情。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井冈山精神为源头的民族革命精神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则致力于打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为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创造出十分有利的社会条件。

  2、和谐社会构建为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提供了伟大的实践基地

  首先,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发扬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为内涵的井冈山精神。世界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一个人倘若没有理想和信念,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意志,实现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8]。在井冈山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斗志,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斗争,将中国革命从困顿中引向胜利。新世纪新时期,中华民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以及国内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动和调整,使中华民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空前的社会变革,我们党将井冈山精神丰富内涵中所闪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实践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断摆脱“西化”思潮的围追堵截,冲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坚持和谐发展这一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不动摇,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而面对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我们更要有无产阶级的毅力和顽强精神,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在物质精神财富还不够丰富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党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将改革发展大业由胜利引向胜利。

  其次,和谐社会构建需要发扬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为灵魂的井冈山精神。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我们党敢为天下先,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和谐社会构建则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兼收并蓄,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摸索出的一条新路子。从这一意义上讲,和谐发展道路的选择正是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为灵魂的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回首我们党80多年风雨兼程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改革开放道路的选择无不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精神指引下的英明创举。而今天,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在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上将继续展现其永恒的实践意义。

  再次,和谐社会构建需要发扬以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实质的井冈山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我们党以正确的理论政策、身先士卒的行动、钢铁般的纪律,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红军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由此得到了劳苦大众的拥护和爱戴,使他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动员和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去努力奋斗和实践。离开了人民群众,和谐社会构建事业将无以为继;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的党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积极调整和优化社会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大力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正是以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实质的井冈山精神在新世纪新时期在实践上的不断创新。井冈山精神是浴火重生的革命精神,是求实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焕发永恒生命力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将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沿着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新路径,“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3]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M]//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4-95.

  [2]继承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N].人民日报,2003-09-03(1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34-635.

  [4]张建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149.

  [5]方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M]//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7]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5.

  [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1.


  作者简介:李霞(1975-),女,江西兴国人, 2006级硕士研究生;胡松(1946-),男,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共党史和政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