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实事求是 敢于创新 善于斗争
——红军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经验启示

胡仲凯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尤其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将马列主义一般规律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革命道路,毛泽东军事思想孕育萌芽其中,并反复检验、日臻成熟。抚今追昔,其艰苦探索的心路历程令人惊叹;细究深思,其军事思想中的智慧光芒仍毫不逊色、明亮通透。
  启示一: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毛泽东军事思想脱胎于毛泽东革命思想,又服务于毛泽东革命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凝练概括和精髓要义,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还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来的。毛泽东革命思想的正式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失败,不得已引兵井冈山,形成了实际上的割据状态,是个人的创造也是历史的必然。“脚步”虽已“上山”,但“心”还在城市、农村之间徘徊,真理仍需实践检验。在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立三路线”、王明“左”倾政策的指导下,部队经历了“三月失败”、“八月失败”、二打长沙、强攻赣州等诸多挫折,注定了割据只能从农村做起,必须由农村包围城市,至此井冈山道路基本成型。革命探索经历了由“武装”到“割据”再加“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路线。因武装斗争的需要,军事思想应运而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了人民军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人民战争这个法宝,从实战中摸索出了适合红军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成形。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公开信(后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指出,“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这一表述后来被概括为“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法宝——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功运用,保证了武装斗争的胜利,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能够鼎足而立,井冈山革命道路因此得以成行。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全方位威胁和挑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将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因此军队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主题,坚决做到“四个维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启示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战略战术必须灵活机动
  建国以后,毛泽东接见外宾,在谈到革命经验时,数次提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他指出,“什么叫你打你的?他找我打,但他又找不到,扑了个空。什么叫我打我的?我集中几个师、几个旅,把他吃掉。”“我打我的,又有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打得赢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集中五个指头割他一个指头。”“那么打不赢呢?就走,走得远一点,使敌人不知你到哪里去了。”应该说,这些都是我党长期以来尤其是红军时期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和理论概括。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时,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其中提到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主要特点——“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指出了由此而规定了的战争指导及其战略战术,特别强调第二个特点“使红军的作战不能不和一般战争以及苏联内战、北伐战争都有许多的不同”。由于身处政治统治薄弱、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敌人强大而红军弱小,所以必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正是由于环境特殊,又有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所以我们可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据开国中将韩伟回忆,1927年12月工农革命军攻打茶陵撤到湖口地区时,毛泽东就曾向部队官兵讲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的战术。
  因应中国革命特点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其指引启示意义仍不过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筹划指导战争,必须不断创新战略指导和作战思想”。现阶段较之红军当年虽世殊势异,但不乏相似之处,与强敌相比我军力处于劣势,可供使用的有效作战手段略逊且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勇于开拓,走自主创新之路,发展颠覆性技战术。发展颠覆性技术,除了“另创新技”这一通常的理解外,还应重视另外一层含义,即在研发高新前沿技术、装备时,不按寻常套路,不走别人走过的路,而是另辟适合自身的“蹊径”。战法如此,技术亦然,技战术并重。
  启示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样式、作战部署、作战调整必须慎重细致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完整的表述最早见于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瑞金起草的《前委致中央的信》。但更为全面的表述则出现在1930年12月24日江西宁都县小布村,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誓师大会亲拟对联一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这既是对红军战略战术全面而详尽地概述,也反映出毛泽东对作战行动自信从容而又慎重细致。
  毛泽东曾指出,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样式、作战部署、作战调整上必须慎重细致。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敌情、我情、地形、民社情等实际情况,周密细致研究作战方针、确定作战形式、选择作战样式、落实作战部署、进行作战调整。例如,是引进来、还是打出去,是“分兵以发动群众”、还是“集中以应付敌人”,是在山地、还是越江河,是打城市、还是下农村,先打谁、后打谁,谁游击诱敌、谁运动歼敌,是继续坚持、还是适时转移等,时间先后、对象选择、力量使用、战场设置、阶段转换都要作出具体安排。这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的各次反“进剿”“会剿”“围剿”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爆炸性发展、井喷式蔓延,武器装备精确化、超速化、隐身化、量子化、微型化、无人化、智能化“百花齐放”,制天权、制脑权、制生物权、制信息权“百家争鸣”,混合战争的形态日趋明显,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平时作好准备、战时不间断指挥。应针对技战术现实和可能的变化,认真做好理论准备、思想准备、物质准备、训练准备。一旦战争或冲突爆发,要在快速定下决心给下级规定战斗任务的基础上,依靠不间断协同动作组织,连续指挥部队如何行动、如何相互配合,创造性地由不虞之道达我之所图。
  (作者系中井院204期合作班〈国防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