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怎样才能读懂当代中国

                                   郭万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可以说,读懂当代中国意义重大,它关乎中国自信的树立,关乎全社会正能量的积聚,关乎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也关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创新。在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中,虽然国内外不乏中肯客观的评价,但各种唱衰中国的论调一直不绝于耳,最为悲观的就是“中国崩溃论”。但这些论调都已被实践证明是十分荒谬的。中国不仅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困难和挑战,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那么,认识与实践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究竟如何读懂当代中国?在我看来,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第一个方面,快速变革发展的中国从现象看很复杂,但要把握其发展主流和基本趋势,这是科学方法问题。中国30年的发展相当于西方200年走过的路程。所以,中国看起来会比较复杂,对复杂事物每个人观察的立场、视角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些暂时性的表面性问题也很容易蒙住人们的眼睛,让人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和方向。全面客观地看中国,需要“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大视角、大气度。判断中国的未来前景,要看主流、看总体趋势,不能只看次要问题、看个别现象。越是快速发展,问题与矛盾就越多。但是,一个国家总体发展趋势上升,短期问题就不能左右大局,因为那都只是暂时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有些人只看到某个方面的问题就无限放大,得出耸人听闻的片面论断,而对中国整体上升趋势置若罔闻。特别是西方一些学者和媒体人士,他们看中国可用三个词形容:瞎子摸象、隔靴搔痒、雾里看花。这是因为,他们喜欢照搬西方经典理论解读中国。

  无可否认,西方理论在解释最发达国家现象时有其价值,但如果不加消化,不结合实际,在解决后发国家与转型国家问题时就会遇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困境。这是因为,西方的理论绝大多数是由生活、工作在最发达国家的学者,依据他们所观察到的最发达国家的现象提出的,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西方学者的理论还会打上西方文化认知模式的烙印,而文化认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地方性的现象。理论的文化隔阂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学者们并不能因为他们专业研究者的角色而使自己更客观,恰恰相反,这种角色使他们因受某种理论传承影响过深而比其他人看问题更为偏颇。

  事实上,当理论难以解释一种新的现实时,学者就有责任创新发展理论,而不是让现实去迁就现有理论。可以理解,面对中国急剧而又独特的发展,许多坚信西方资本主义经典理论的学者自然充满困惑和痛苦,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毕生研究和信仰的理论,一旦发现自己心爱的理论遭到实践证伪,自然的反应不外是拒绝承认现实、错误解释现实,甚至充满偏见地歪曲和攻击现实,这就是为什么30多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的预言与判断频频出错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方面,对发展中出现的个别矛盾和问题不应以感性思维无限放大,要以建设性精神培育正能量,这是正确态度问题。毋庸置疑,中国在整体进步的前提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但不能带着情绪去看,更不能无限渲染,人为放大。其实,现今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我们要严重得多,日本海湾当年也是乌黑一片,伦敦的雾霾造成几千人死亡,美国发展初期几近使印第安人灭绝,中国劳工也很多客死美利坚。相比之下,中国走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路,中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一个社会如果总体趋势是上升的,我们就应该以建设性的态度促其完善,而不是无限放大它的问题。现在个别人对中国共产党说三道四,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离开中国共产党,谁也不行。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在更一般的情况下,起飞的到来不仅要等到社会基础资本的积累和工业、农业技术的迅猛发展,还要等到一个准备把经济现代化作为严肃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业的政治集团的出现。”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政治集团,它不是一个外来力量强加于中国的政党,而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最终脱颖而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目前来看,并非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但平心而论,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真干事、干实事,是中国走向繁荣发展、走向民族复兴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对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的观点是,饭要一口一口吃,房要一层一层盖,本事要一点一点积攒,仅靠某些外国人的蛊惑煽动就帮外人诋毁自己的国家不算什么本事。从自己做起,同时互相鼓励铆足劲往前赶,才是正解。(作者为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