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 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凝心聚力

                     陈绵水 万振凡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文件强调:“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振兴发展的积极性。”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原中央苏区乃至整个原苏区地域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必将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凝心聚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一、 解决民生问题是原中央苏区地区振兴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纵观历史,人心向背,始终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主体,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苏区的振兴发展就会失去群众基础和前进的动力。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解决好民生问题,满足民生需求。因此,在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宏伟事业中,我们必须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

  从历史来看,当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建立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通过号召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农民获得生产、生活资料,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苏区群众则为了苏维埃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一尺布、一双鞋甚至宝贵的生命全部献给了红军、献给了革命。我们需要拿出当年老区人民支持红军那样的热情和毅力,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让苏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既是紧迫的经济问题,更是的一项急待解决的政治任务。

  从现实来看,解决原中央苏区地区的民生问题,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也是原苏区人民的迫切要求。相比而言,原中央苏区区域内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呈现整体深度贫困状态。原中央苏区地区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他们的利益。苏区振兴发展,最终目的是富民惠民,是要让原苏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经济发展是途径,改善民生是目标,如果不抓住民生这个根本,不积极关注民生,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实际意义。坚持民生优先,改变赣南苏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根本目的。抓住了突出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抓住了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二、解决民生问题顺应了原中央苏区地区民心要求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央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占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的7.5%。在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中央苏区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原中央苏区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战争创伤,自然地理环境封闭以及长期以来大量生产要素外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人民生活依然比较困难。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民生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据统计,按现在的贫困标准,仅赣州市目前就有192.7万贫困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6.8%,高出全国贫困发生率13.4个百分点;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中央苏区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存在区域内发电装机不足、电网受电能力不足、局部区域供电能力不足的情况。还有175个村不通电,6011个村小组、15万农民看不上电视;约19万人仍生活在深山区、库区或地质灾害频发区,42.2万人靠国家低保补助生活,财政支出的2/3靠上级转移支付,人均教育、社保、医疗支出分别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51%、67%和77%;许多村没有学校和医疗设施,有60多万户农民居住在土坯房里,占农村总户数的40.6%。

  原中央苏区一些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生活依然困窘。据不久前的调查,距赣州瑞金市区仅3公里的泽覃乡光辉村,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31人,红军失散人员及苏区老干部9人。目前这里还有164户村民没有用上自来水,而当地水源污染又十分严重。于都县葛坳乡小源村,94岁的周德何老人是红军失散人员,他和62岁的大儿子周克金一家住在3间破旧的土坯房里。

  贫穷落后不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是原中央苏区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顺应了原中央苏区地区民心要求。

  二、 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原中央苏区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从来社会的稳定、事业的发展与否,都与民生有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这是因为民生需求是人民群众一切行动的内在驱动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以满足民生需求为目的的,民生需求内在地激发着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满足民生需求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突出的民生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它直接制约着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对事业的态度。在原中央苏区振兴的过程中,突出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影响到人民群众参与苏区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苏区的振兴与人民的福祉无关,那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甚至要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就必然要陷于失败。反之,优先解决好突出民生问题,使广大民众及时分享到苏区振兴发展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就会对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振兴产生高度的认同,从而积极支持、参与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振兴,使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振兴获得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民生大于天。越是贫困的地方,越要优先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在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的原中央苏区地区尤其应该如此。当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群众反映最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民生问题主要有四个,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土坯房改建问题、农村电网改造问题、“两红”人员有关政策问题。我们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争取在近年内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电网改造、道路建设、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等任务,全面解决部分农村不通电和低电压问题,大幅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同时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等问题,加快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上述突出的民生问题,如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原中央苏区的民生面貌有一个大的改变,让人民群众切实看到振兴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变化,就能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使人民群众对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产生信赖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凝聚苏区的民心民力。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大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作者: 陈绵水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万振凡系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