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中文 | EN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四个意识”实践

  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早在90年前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实践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这四个意识,为井冈山的党和红军起到了垂范作用。
  一、政治意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湾改编后,由于没有进行政治教育,战士们的觉悟程度不高,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条件艰苦,战士们肚子饿了,会有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一个鸡蛋的事情。向地主土豪筹款,偶有乱拿一阵的现象,有的还拿到贫农和小商人头上去了。特别是一小部分同志比较散漫,不听指挥,乱说乱动,侵犯群众利益。毛泽东知道后,经常在队伍中间行军,一边走一边和大家聊天,了解情况,并且给他们讲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道理。
  在此期间,毛泽东进行了反复琢磨与深思熟虑。1927年10月24日早晨,在部队即将开赴大井之前,毛泽东走到队伍前面,站在荆竹山的雷打石上给大家讲话。他说:“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接着,毛泽东向工农革命军宣布了“三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此后,部队的纪律有了明显好转。随着红军的日益壮大,“三项纪律”的内容不断完善。“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并把“三项纪律”改为“三大纪律”。
  1928年1月25日,针对部队在执行群众纪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毛泽东在遂川县城李家坪又提出了“六项注意”:还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拉夫、请来的夫子要给钱,不打人不骂人。4月时,毛泽东将“还门板”改成“上门板”,后两条改成“借东西要还”和“损坏东西要赔”。他还特别解释:“损坏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赔偿,虽说打破了旧缸赔新缸,新缸不如旧缸亮,但是赔总比不赔好。”当战士们把这些新要求贯彻到行动中去后,群众的某些不满情绪也随之消失了。此时,红军的优良传统“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正式形成。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这支新型的人民军队逐渐树立了强烈的政治意识,那就是要有严明的纪律,不损害群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二、大局意识:上井冈山伟大,下井冈山也伟大
  1927年9月,贯彻党中央精神,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但是部队遭受严重失利。毛泽东没有盲目执行攻打长沙的原定计划,而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率部转入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几经转战后来到了井冈山。事实证明,毛泽东上井冈山是正确的。
  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它的山山水水非常有感情,但他没有死抱着井冈山不放。在井冈山斗争面临严重困难时,为打破湘赣国民党军第三次联合“会剿”,毛泽东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策略,暂时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到达东固后,得知井冈山失守的消息,毛泽东毅然决定,不返回井冈山,而是寻求在更大区域开辟新的根据地。
  1929年3月2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经过大家讨论决定,“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并强调“这一计划决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由此,最终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根据地——中央苏区。事实再次证明毛泽东独到的战略眼光,他摒弃了个人情感,以大局为重,筚路蓝缕,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邓力群后来上井冈山专门题词:“上井冈山伟大,下井冈山也伟大。”这句话寓意颇深,也正应和了毛泽东的大局意识。
  三、核心意识:毛委员改当毛师长
  在某种意义上,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违背了中央的初衷。当时的信息比较闭塞,毛泽东的主要精力是为部队找出路,根本没有机会向中央作出申辩。1927年11月,在上海的中央召开了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14日通过的《政治纪律决议案》中,决定撤销毛泽东的湖南省委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
  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党中央的这个文件不方便随身携带,最通常的办法就是靠记忆,难免会出现偏差。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传达党中央、湖南省委、湘南特委的指示,误传中央开除毛泽东的党籍。这样,毛泽东的前委书记就自动免除,改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但是,他为了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坦然接受了这一安排。就任师长的毛泽东同样认真履职,根据上级指示,率部前往湘南,并策应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部队在驻酃县中村时,毛泽东看到了中央文件的原文,发现自己没有被开除党籍,这才知道是误传。他后来在井冈山见到朱德时,还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
  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到此事,“井冈山时期一个误传消息来了,说中央开除了我的党籍,这就不能过党的生活了,只能当师长,开支部会我也不能去”。“‘开除党籍’了又不能不安个职务,就让我当师长。我这个人当师长,就不那么能干,没有学过军事,因为你是个党外民主人士了,没有办法,我就当了一阵师长。”“后来又说这是谣传,是开除出政治局,不是开除党籍。啊呀,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毛泽东在井冈山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时,仍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四、看齐意识:甘当排头兵
  1927年10月22日,毛泽东率部进入遂川城西的大汾镇,23日晨遭到萧家璧靖卫团的突然袭击。由于部队连续行军,疲惫不堪,加上毫无准备,仓促应战,结果遭受失利,部队被打散。毛泽东收集失散人员40多人。当时大家又饥又饿,无精打采,稀稀落落坐在地上,对部队的前途失去信心。毛泽东感到当务之急是要重新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这时几个战士带着钱从老百姓家里找来一点剩饭、泡菜和辣椒,大家一起用手抓饭吃。饭后,毛泽东站起来,朝着大家围坐的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脚并拢,身体笔直,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连长喊口令!”毛泽东这种坚强、镇定、大无畏的精神,立刻感染了战士们。他们一个个提着枪站起来,列队向毛泽东看齐。
  毛泽东从队列里走出来,面向大家说道:“我们虽然打了一些败仗,部队遭到不少损失,但是,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坚持斗争,顽强不屈,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面对革命的挫折,毛泽东当起“排头兵”,鞭策大家重新振作革命精神,坚定革命信念不怕困难和牺牲,继续前行。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面临残酷的斗争环境,毛泽东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乐观豁达,信任上级党组织。这样既不教条、又不盲目的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先后取得了四次反“进剿”和两次反“会剿”的胜利。
  [作者简介]孙伟,男,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授。